他出生在贫困的大别山区,考入清华,出国深造,任职跨国公司,从事金融业务,然后抓住机遇创业,成为与高科技产业一同发达的“海归”、“时代精英”的样板。
成功者要花钱,或者说要“回报社会”,他没有走慈善事业、捐资助学之类的路,而是选择了离大多数中国人还很远的帆船运动。
据说,他投资组建的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是“把经济改革过程中最成功的模式移植到体育领域里来”——所谓“政府主导,民间出资,专业团队,国际资源,市场运作”。他把自己看做中国帆船运动的“拓荒者”,并在迎接风险和挑战,以及“有意义地花钱”方面获得精神满足。
在中国古代,水也是钱的象征。也许他命中注定要与钱和水上运动产生关联,因为在他的名字“汪潮涌”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水”。
“美洲杯”帆船赛和“中国之队”
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期间,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帆船比赛,美国人驾驭的“美洲”号双桅四面风帆快艇夺得奖杯。1857年,“美洲”号帆船的所有者乔治·斯蒂尔斯将此杯送交美国纽约帆船俱乐部,作为该俱乐部举办国际比赛的奖杯,“美洲杯”帆船赛由此产生。这项赛事每4年举行一次,据称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以及F1方程式赛车一起被誉为“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四大传统体育赛事”,也是世界上赞助金额最高的比赛之一。在一个多世纪里,美国保持了全胜的垄断地位,直到2003年,瑞士队才为欧洲夺回美洲杯。第32届“美洲杯”帆船赛将于2007年在西班牙的海港城市瓦伦西亚举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无动力帆船比赛的“战船”,美帆赛赛船的速度一半取决于船上17名水手的实力及现场表现,一半取决于赛船设计的合理性和科技含量。每一届美帆赛,都会规定赛船的设计以及各项技术指标的限制。这项赛事是经济实力的展示,也是科学技术的角逐。
2005年,汪潮涌与一家法国体育管理公司及“挑战号”(LEDEFI)船队的创办人之一,正式宣布组建合资实体“中国之队”,参加第32届“美洲杯”帆船赛。美洲杯帆船赛,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