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市场的残酷制衡
犹如当年温州打火机对日本产业基地的冲击一样,中国轻工产业的崛起,以同样的价格优势冲击了海外的制造业。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因为地方保护主义抬头而产生的国际贸易壁垒。2005年,是中国遭受贸易壁垒最多的一年,而每十起案件中有一起必然牵涉到浙江企业。
与此同时,2005年有色金属以翻倍的价格也开始来制衡着打火机等终端产品的出产价,原先没有品牌效应的产品单价在无限制的上涨,在此之下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了不可预计的强烈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在温州,50%的打火机企业在生产着没有利润的产品。成本要素、土地要素、以及接踵而来的知识产权壁垒,多种打压残酷制衡着打火机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面对国际压力,已经确立了国内品牌地位,走中高档路线的“虎”牌还来不及缓一口气,便一次又一次的卷入了纷争中。2002年6月,周大虎与温州的16家打火机企业面对了一场来自欧盟的反倾销诉讼;2005年上半年,一场长达三、四个月的商标拉锯战在周大虎与自己的美国代理商之间上演。虽然这些纠纷最终都以周大虎的胜利而告终,但2006年年初,接踵而来的一场关于打火机“安全锁”的争论再次摆在了周大虎的案头。
对于来自国际的纠纷,周大虎说,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中国产品以低价占领人家的市场,而且这两年,质量也不输于所谓的优质产品,自然会引来国外行业协会的抗议。但要让这样的壁垒不再发生,中国就不能再执迷于过去的低价,而应该追加附加值,以质量和科技为优势提高产品档次规避壁垒。
2006年1月中旬的两会期间,周大虎以温州烟具协会会长的身份下发通知,通知行业会员在当前形式下可适度抬价。温州打火机、以及面临类似问题的浙江轻工企业都将在200年开春之际全力以付的去迎接一场来势汹汹的洗牌过程。
“虎”牌的战略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