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来自金字塔顶的慈善家

   2023-08-21 互联网2700


  其实,巴菲特上世纪末就提出将捐赠其绝大多数个人资产,但此后一直没有进一步举措,为此甚至受到了社会、媒体各方面的持续压力。

  也难怪公众不理解,一般情况下,巴菲特决心下定后总是行为果敢,想想他投资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城的案例——他走进以B夫人著称的罗丝·布拉姆金的商店并直接表达了收购意愿,得到报价后不久,便捏着一张6000万美元的支票回来了。

  回首这一时间段里的思维过程,巴菲特说“慈善是我确信无疑的应当,但和投资活动一样,光有良好的意愿是远远不够的,我一直担心的是如何才能让捐款发挥最大作用”。

  《沃伦·巴菲特传》的作者詹姆斯·奥洛克林判断,巴菲特一直在寻找一个于能力、品格和热情三方面都可匹配这笔资金的杰出人物。“他一直认为,什么也比不上真正杰出人物的作用。”

  顶级富豪的心灵互动

  经历了近二十年的交往,巴菲特确信,比尔·盖茨就是他心目中的那个“杰出人物”,盖茨的基金会就是那笔钱的“TheOne”。

  这是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二十年:第一次伊拉克战争、互联网科技的汹涌、全球加速整合、波斯纳法官主持的反垄断诉讼、总统竞选的计票风波、让巴菲特损失惨重的全球变暖和9·11。然而,就是在这一系列事件里,巴菲特发现盖茨与他分享相同的价值观,人格正直,对慈善事业由衷热爱。

  他唯一心存疑虑的是,盖茨管理着地球上为数不多的比伯克希尔·哈撒韦更庞大的企业帝国,而基金会的梦想又是如此超级雄心,分身乏术会否影响到基金会的管理质量。

  巴菲特并不知道,尽管盖茨家族对慈善的智力和精力投入远较他来得多,但盖茨的财富观和慈善观很大程度上深受他的启蒙。那是1986年9月29日,《财富》发表了巴菲特的《你应该把所有财富都留给孩子吗》。

  这篇观点文章极大地震撼了时年30岁的商界青年才俊盖茨,从此他开始深入地思考财富创造与社会改良等一系列问题。多年以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主动提及这个阅读经历,“我开始意识到,把所有东西都抓在手里也许是个错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