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非“柯达快速彩色”模式。为了验证自己的理念,曾新生亲自开了两家店,自己经营、自己管理,一切都是亲力亲为,这成了他人生的一段独特经历。
曾新生的这项创新不但为柯达领先中国冲印市场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也奠定了他在公司与业界的地位。1988年,他升任柯达亚非澳市场总监,结束了频繁调职的历史。
Everyyearisgoodyear!转战固特异之后,很多人都在观望:曾新生以前曾通过拓展零售渠道,使柯达在中国的销售网点从1994年的50个增长到2004年的9000余个,帮助柯达在传统冲印胶卷领域打败竞争对手日本富士公司,导演了著名的“黄绿之争”。现在,作为固特异中国的掌门人,他是否会继续采用自己擅长的战术呢?同样的策略,一用再用,不怕对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最近我们也看到,罗伯特·齐根、皮埃尔·柯华德、曾新生等“三驾马车”都在强调固特异迫切需要建设销售网点,组建完善的分销渠道。
面对这个问题,曾新生扶了扶眼镜,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才缓缓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创新的精髓并不容易被模仿。举例来说,柯达的KEX模式成功后,每个人都在模仿,但没有一个模仿成功。对于零售连锁业来说,模仿一个招牌很容易,拍拍照就可以。但是,精神很难模仿,就像麦当劳的成功一样,靠的不是外表,而是内涵,即所谓的软件因素。”
虽然被外界称为“营销奇才”,但曾新生并不觉得营销渠道是企业成功的“杀手锏”,“虽然我个人对销售渠道、模式的建立很在行,但我坚信,渠道的成功取决于产品的成功。再漂亮的渠道,如果产品有瑕疵的话,也会很快被淘汰。”
然后,他拿固特异作了个比方:“如果说在短期内增加几百家加盟店,凭借公司的实力,肯定没有问题,但我不会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虽然渠道快速建立了,但短时间内,产品的售后服务、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很难到位,长远来看,还是达不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就固特异来说,它不缺创新能力,产品也是一流,只是在过去10年中,没有能淋漓尽致地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