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叛逆”让我不断成功

   2023-11-15 互联网1840


  李开复实现了他的诺言,他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一路走来,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专家之一,并获得过商业周刊颁发的“最重要科技创新奖”。如果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的李开复就不会在计算机领域取得这样的成就;如果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的李开复可能只是美国某个小镇上一名既不成功也不快乐的律师。

  当我们回头来看李开复的那次“叛逆”,这其实只是他在成长的路途中寻找并勇敢追逐职业兴趣的过程,“想要爱你做的事,先去做你爱的事。”有兴趣才有激情,有激情才能带来持久的动力,才能释放自己的全部潜能并从中享受到成功与快乐。

  第二次叛逆对导师说:“我觉得这种方法做不成,我要用另外的方法。”

  宽容与胸怀: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

  “如果我不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而是乖乖听从老师的建议,我的博士研究肯定不会那么快出成果。”

  1983年,李开复以优异成绩获得哥伦比亚计算机学士学位,之后,他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攻读计算机方面的硕士及博士,并于1988年获得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

  在卡内基梅隆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老师。经过比较,李开复选择了罗杰·瑞迪为指导导师,研究方向则为“语音识别”。罗杰·瑞迪是一个卓有成就的计算机专家,是计算机方面最高奖项图灵奖的获得者,但更主要瑞迪还是一位和蔼而开明的导师。在被问到有哪些人影响了他的一生时,李开复第一个提到的人就是罗杰·瑞迪,因为他对待学生的宽容与开明的胸怀。

  “那时候,我追随瑞迪研究计算机语音识别系统,他告诉我说准备组建一个15人的团队,用专家系统来解决不特定语者语音识别的难题。可是,当我自己学习并实践了不少方法后,我大胆地告诉瑞迪,我对专家系统失去了信心,我认为统计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李开复提出的方法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研究者看好,和导师选择的方法也大相径庭。瑞迪在听完李开复的意见后,并不相信统计方法可以解决类似的难题,但他仍然被李开复的胆识与激情所感染,他郑重地对李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支持你。按你的方法去做吧。如果你有信心,就坚持下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