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叛逆”让我不断成功

   2023-11-15 互联网1840


  美国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让小小的李开复信心十足,自小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种子,也体会到自信的力量,“我告诉自己,我有学数学的天分。这时,我也特别想把英文学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保持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天才’的形象”。

  凭借着自信和努力,李开复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两年后,在一次州级写作比赛中,他居然获得了一等奖,当地的老师十分惊讶这个刚适应美国生活的中学生居然还有人文方面的天赋。因为这份崭露头角的人文天赋,加上受到研究历史与政治的父亲的教诲,李开复以为自己也会成为一名政治家,于是,在高中升大学时,他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律师或一位政治家。

  哥伦比亚是一所文科性质的院校,它的法律专业排名位于全美前三位,而且毕业后从事律师,将是一个很有前途、很有地位的职业。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李开复逐渐发现,自己并不真正喜欢政治,“专业课上提不起精神,甚至想把枯燥的课本扔到教授身上。”李开得意识到自己在政治学领域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既没有炽烈的热爱,更没有献身的欲望,还很厌恶那些世俗的政治技巧。与此同时,他接触并喜欢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引起了老师同学的注意。终于,大二的一天,他做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该校默默无闻的计算机系。

  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还属于新事物,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系也属刚刚创立,连30人都不到,社会上也还没有“计算机科学家”这类人。从受人尊敬的律师到一个前途不明的“计算机工作者”,李开复改换专业的代价是很大。朋友们劝他谨慎考虑,但是李开复想:人生只有一次,不应浪费在并不感兴趣、没有成就感的领域。一辈子从事一份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办完换专业手续的那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奋,我对自己要求,大学后三年的每一门功课都要得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