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傍巨头等于抽鸦片

   2023-12-16 互联网1600

“中国汽车的未来出路是在民营企业。”李书福又说,“民企造车的唯一出路是国际化和出口。”

其实,早在2003年,李书福就已经暴露其走向国际化的“野心”。当时,刚刚拿到国家发改委汽车产品目录的吉利汽车就有联手华晨汽车前掌门人仰融收编罗孚汽车的打算,但是后来随着仰融的出局而告吹。

“草根”企业的吉利汽车,转眼间已经开始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市场大展拳脚。

上周,李书福旗下的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准备在香港特区合作开发一款新型轿车体系,并同步带动有关零部件开发项目。

据透露,目前吉利还有在中东和非洲设厂的打算。

自主研发护航

“就内地汽车格局而言,未来的出路肯定只能是自主研发。从这个角度看,内地大的汽车集团纷纷傍上国际汽车巨头,那和抽鸦片没有两样。”李书福习惯于语录体式的判断。

吉利走出国门,到马来西亚设厂,是个大手笔。但仔细算来,合资设厂,吉利是以技术入股,技术转让费还收了1200万美元,而未来3年,向马来西亚出口3万辆整车和9万辆成套散件,总金额将近6亿美元。整个过程中,吉利付出不多,收获不少,还获得了两国媒体的热烈追捧,也绝对是包赚不赔的买卖。

以这次吉利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研发一款3.0的高档汽车为例,吉利更是名利双收。双方合作总投资14.4亿港元,吉利投入多少不知道,不过发布会上,李书福坐在主席台上,一边说,一边非常自然地用胳膊捅捅坐在旁边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总裁杨国强:“他们有钱,所以他们要多出点。”说完,他还转过头来对杨国强说:“是吧,杨总?”杨国强只好嘿嘿笑了两声,算是回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