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为什么突然会对科龙“翻脸不认人”的真相不得而知。但用王吉舟的话讲,“这种做亏让顾雏军非常被动,亏损引发的质疑及后续反应,可能会使顾氏帝国翻盘。”
整合者的“阿喀琉斯之踵”
2003年中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谈及产业整合梦想顾雏军感慨道:“如果有一天老了,走到街上有人说,这个老头是做冰箱的,他对中国冰箱产业还是做了些贡献的,那我就没有白做。”假如顾的收购链条只是停留在制冷产业这个单一轨道的话,目前的情形也许会有所不同,但恰恰冰箱整合尚进行于中途时,顾迫不及待地一脚踏入了汽车业。
其实,顾本人在2002年11月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说,“如果我们要进入汽车行业,我会做第二大股东,不会当第一股东,要跟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在一起。”但仅一年之后,他私人控股的扬州格林柯尔就以第一大股东身份昂然进入亚星集团。而改变他初衷的原因,据他说“很偶然”。据说2003年6月份顾雏军到扬州投建科龙生产基地,与当地政府交往甚密,刚好对方正为亚星客车寻找投资人,顾因此被问及“有没有收购的兴趣”。亚星收购完成后顾曾称,“一时顺便买下了亚星,收购亚星只是为了资金保值”,并称“对汽车行业现在还看不清楚。”
既然如此,那么又如何解释收购亚星仅四个月后,顾雏军又闪电收购了ST襄、半年后又连番整体收购法国著名的汽车管件工厂盖兹国际和英国汽车设计公司雷莱德?
一位科龙内部人士透露,亚星收购完成后顾雏军曾前往欧洲考察市场,这次考察对顾的汽车产业观影响甚大。此后顾迫不及待地希望将国外品牌、技术以及市场跟中国的低成本制造结合起来,包括把部分竞争能力转移到中国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