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联想的柳传志对宏碁的国际化曾有所评价,把宏碁的国际化叫做“八年硬攻”。你怎么看他的评价?
施振荣:其实他这一句话我在9年前打日本市场的时候就想到过,我自己有这个准备,要长期打硬仗,因为客观条件比较差。比如在大陆的发展,实际上一直都是有利可图,只是规模太小,多少跟保守有关。
《英才》:保守?
施振荣:是的,在欧洲,我们在扩大规模的时候,不怕收账的问题,但是我们1992年第一次到大陆时,只要一放账,收账就出问题,信用体制还不是很好,所以在大陆做得比较保守。但是现在比当年要好得多。
《英才》:在大陆除了账款问题比较保守外,还有什么保守措施?
施振荣:当然就是用人保守。我们在全世界开拓市场都是用当地的人,但来到这里(大陆)就比较保守。
《英才》:用台湾人在大陆经营?
施振荣:是的,这里面多多少少有一个瓶颈,但一定要突破。当然现在变成新的经销模式,我们只做很少的一些事情,剩下的都是借助当地人来运营,这就变成了当地化。
“整合是全球性的”
《英才》:TCL和联想是大陆两家不错的IT公司,他们也在走品牌国际化道路,你怎么评价这两家公司的全球化战略?
施振荣:海尔、联想、TCL在国内市场当然是遥遥领先没有问题,但是他们要国际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国际的当地化,如果有时间慢慢建立,应该没有问题,我认为海尔有这样的机会。
《英才》:那TCL和联想呢?
施振荣:联想跟TCL的国际化战略要依赖国际化的经验,而经验主要在于人,人与经验都不足时,就要通过并购来扩张这个速度,但是并购需要很长的融合时间,这就要看他们学习的速度有多快,所以我的看法就是要时间。讲宏碁的例子,我们现在的国际化完全是靠欧洲的竞争团队,这是1997年从德州仪器那边购买过来的,但是真正发挥作用是三年以后,就是说我在前三年主要在消化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