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基金经理

   2023-08-21 互联网2530


  而在熊市中,相对排名导致了一个很简单的法则:别的基金净值比我跌得更多,就是我的胜利。把对方的重仓股砸个面目全非,就能保住我的排名靠前。于是,在抱团之后,总会有基金率先“搞叛变”,不打招呼就先卖股票,一个“先跑”之举引得众人纷纷砸盘,有时甚至让整个市场陷入大跌。

  “中国的基金行业没有独立的基金评价,现在的问题不是基金排名,而是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排名。基金经理承受较大的短期排名压力,主要是基金管理公司过多运用短期排名指标考核基金经理。”这位基金经理透露说。

  “遵守契约的情况、操作合规性、本身的风险控制能力、质量和水平如何,以及基金经理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评判等都属于非常重要的考核内容,但在国内都被忽视了。”这位基金经理说,“对基金经理的考核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而不是一个短期的业绩就作为一个评价标准的。”

  他解释说,在美国,衡量基金经理的业绩不是以一年为周期,比如很多公司的奖金发放是根据三年的业绩来考评。这种做法有三个好处:一是鼓励基金经理关注长期业绩;二是体现了公司希望基金经理干得更长,而不是一年两年;三是奖金发放的频率越长,对公司越有利。因为考核的时间拉长,奖罚就放在一起考虑了。比如标普和《商业周刊》联合推出“基金管理卓越奖”的年度评选。这些奖项的评判标准,综合了基金的业绩、操作的稳健程度以及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个人魅力等多种因素。这种价值评判,值得国内思考。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行业”

  在基金公司干了2年多的骆泽斌,在证券行业却已有了6年的经验。

  “在中国,整个金融行业都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行业,基金业又是证券行业中最年轻的。这个行业就其本身也比较有挑战性:基金经理动辄就管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基金,相应地他们也要承担很多责任。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行业,这也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