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的下一步

   2023-09-13 互联网2410


  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随后海尔甚至给自己添加了难度系数。在进入国际市场的顺序上,海尔奉行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即先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后攻克发展中国家市场。这无疑是自设的一个高门槛。海尔将全球共分为欧盟、北美、中东、东盟等10个地区和14个经济共同体市场。这种先难后易的选择,却为日后奠定了基础:海尔在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时,已经是当地消费者心目中的全球品牌了。

  这种品牌策略曾经在索尼的实践中获得成功。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分析道:“只有先在发达国家创出品牌来,在发展中国家才会有高屋建瓴之势,更容易被后者接受。”

  但毫无疑问,要想征服欧美市场成熟的消费者,海尔必须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

  刁云峰对此感触颇深。刁现任海尔集团海外推进本部负责人,曾专门负责美国市场的销售。1999年,刁云峰开始做美国的市场调查。当时的情形是:消费者不认可中国品牌,经销商不接受中国制造,尽管海尔已获多项高标准认证,但却并没有反映在美国市场的拓展速度上。“四年前甚至没有人能够拼出海尔的英文名称。”37岁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总裁迈克尔?贾迈尔说,“当然,美国的家电零售商现在没有一个不知道海尔。”

  【撬开市场缝隙】

  怎么办?在美国、巴基斯坦、日本等地,海尔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即如何向一个异质文化国度里的消费者推销一种陌生的品牌和产品。

  海尔采取了一种可称之为纵向递进的战略:用差异化产品带动品牌效应。

  当时海尔在美国并不像GE、惠而浦(Whirlpool)和美泰克(Maytag)等本土品牌知名,消费者甚至连Haier这个词怎么念都不知道。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建立后,张瑞敏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才能真正打入美国的主流市场。海尔把突破的重点放在了有影响力的5家大型连锁店上。目的很简单:与国际名牌同台竞争,树立海尔的品牌形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