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在企业生命周期背后,对产品趋势与消费趋势的深刻把握,我觉得是那些优秀公司能够持续增长的理由。
在中国,国美无论从那方面看,都是高速增长的典型,同时也是中国改革造就的一个财富神话。1987年,黄光裕还是北京珠市口一家电器店的小老板。2003年,他已经位列《中国百富榜》第27名。2004年,他一跃取代首富丁磊成为中国内地新权贵,个人财富为105亿元,年仅35岁。
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沃尔玛,那也是一个零售业巨头,那也是美国首富。只不过不同的是,沃尔玛已经40多岁,国美还不到20岁。只不过,沃尔玛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公司,而国美不过是个中大型公司。
不同的不仅仅是外在的规模,不同的也不仅仅是岁月的年轮,真正的不同在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你去与同样繁荣的沃尔玛和国美员工交谈,也许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处于繁荣中的沃尔玛员工会相信10年后沃尔玛的辉煌,而繁荣中的国美员工却无法足够自信地回答10年后的国美是个什么样。
这才是真正的差别或不同。事实上,我觉得真正的比较不是外在要素,真正值得比较的是我们的内心──我们经营企业的方式,我们的价值体系,我们的盈利模式,以及我们对快速增长源泉的不同认识。
这在一点上,全世界所有的公司都在同一条线上,这样的比较也才能够使我们真正懂得,什么样的成功是真正的基业长青,什么样的成功注定是昙花一现。
国美到目前为止的所有成功,都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取得的:第一,改革开放使中国家庭消费从\"生存型\"转向\"温饱型\".温饱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家庭设备的现代化:对电视、冰箱、空调\"大件家电\"以及若干小家电的大量消费。这种转型,造就了家电销售从\"百货商店\"向\"连锁专营\"方式转移。
过去占据零售主流的\"百货商店\",是消费水平不高时的\"大而全\":地处黄金地段,无所不包,但又不够多,采购成本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连锁专营\"通过统购分销,通过场地低租金(不需要百货商店)以及品种规格的\"多而全\",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