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每一个成熟市场,竞争的格局都是如此。我们很难说做高端就一定比做中端的公司好到哪里,因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大家在不同的方向上竞争,就不会出现价格战,也不可能出现价格战。
从这一逻辑,我们大家也就很容易为中国企业目前的营销水平打分。不客气地说,中国企业营销就整体而言,基本上是没有战略的竞争,因为我们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走,结果就都只能培养出两种能力:市场炒作和价格战。
这就是今天中国市场的现实。有一家公司做了个功能饮料\"脉动\"成功了,就会引来无数跟风。有一家公司做房地产发财了,就会有无数公司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没意思,千方百计想挤进房地产行列。
当然,如果这种现象是以一种整体性方式出现,我们也不能过分苛求置身于其中的企业。当一个市场主要是机会型市场,13亿人的大市场做什么都赚钱的时候,不跟风岂不是傻子?当中国的富豪榜前100名中,有35名都出在房地产的时候,你说不进房地产的企业家是不是的确有点傻?
但是,企业的兴盛与衰亡有其基本的逻辑,有时候你赢了反而是输了,而有时候你输了反而是赢了。
联想兴起,长城衰退战略营销与非战略营销的中国版本当最近联想宣布接管IBM全球PC业务的时候,我想并没有很多人意外,但这个消息一定让一家公司感到失落,这就是长城。
大约10年前,当人们提起国产电脑,长城的名字是排在联想前面的。然而如今,联想已发展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长城却被联想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毫不客气地说,长城品牌目前已经到了这么一种境地:要么重新崛起,要么\"退出江湖\".我们不禁想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关村这两家公司如此大的差距?
如果我们将视线往前推进十几年,你会发现联想在中关村只是一个跨国公司的代理商而已,在联想周围有着至少20家大大小小的同类公司,它们的主营业务不过就是通过组装计算机或代理IBM、HP、康柏等跨国巨头的计算机,从中获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