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全球代工王传奇

   2023-03-08 互联网4560


  连接器之路

  1980年代,由于台币快速升值,台湾许多电视机、收音机制造业者相继倒闭,鸿海的生意也大受打击。这刺激了郭台铭的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代工企业的规律是:母厂如果不成长,自己就无法成长。

  所以关键是要选对行业。

  家电业开始式微,郭台铭决定开拓新的方向。这也是鸿海创立后,第一次思考重大转型问题。他和同仁们到市场上搜寻符合鸿海制造能力的产品,千奇百怪,林林总总,其中有一项叫计算机连接器,似乎很有市场需求。

  “我们做计算机连接器有什么优势?我想最大的优势就是,至少拥有了50%的相同制造技术,比我们创业时什么都不懂好多了!”郭台铭在内部会上给员工打气。他同时认为,鸿海的过去可以称为“制造导向”时代,即以自己的制造能力来衡量做什么业务;而现在,鸿海应该走向“市场导向”时代,即市场需要什么产品,自己就做什么业务。

  郭台铭开始积极进行连接器的市场调查,发现电子游戏机及计算机是未来的成长主流。在日本,他也向很多日本人请教,确定“个人计算机”(PC)会是未来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

  几年后,郭台铭把自己旗下的第一个自主品牌命名为“FOXCONN”(富士康),“FOX”即狐狸,取义正是纪念这一段时间鸿海开始形成的一种企业基因:像狐狸一样灵活机智,变化不止。

  “狐狸”不相信等待,郭台铭决定迅速投资开发连接器生产设备,大胆向未来的PC产业出发。在这个过程中,郭台铭形成了很多朴素的价值观。比如:“不懂就要问,想保住面子的人,最后会连里子也输掉。”又比如:“成功四途径:抄、研究、创造、发明。”

  1983年,鸿海利用日本进口的新设备,开发完成计算机连接器,开始与计算机厂商建立业务关系。这也是鸿海正式进入PC领域的第一年。当许多中小企业主把家电业式微看成是无法逆转的危机时,郭台铭却带着50%的技术把握,把别人眼中微乎其微的机会,化为日后成长的基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