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的确如此,比亚迪把电池的制造流程分解为很多细节,“每组工人只需要做一步很简单的工作,也许只是打磨,也许只是把做好的电池,放到检测的机器上,然后再把他拿下来在箱子里码放整齐。因此,比亚迪的工人无须经过复杂的培训,只要能够掌握一两个关键性的技巧便可上岗。
曾经有人认为比亚迪是因为采用了“福特式”流水化操作才提高了生产效率。其实比亚迪几乎没有一条完整的流水线,每道工序之间都要用塑料箱来运输电池胚。
这种看似没有质量和效率的生产方式,却在王传福手中变为财富,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一种动作重复几万变,即使没有受过教育也能做得很好。而除了电池配料以外,几乎所有的步骤都用相应的模具和卡尺来控制质量规格,最终检验电池充放电时间的测试箱,为比亚迪自行研制。
与王传福的对话中,他几次强调效率,这种以人工为主的生产方式,其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依靠班组的监督力量来实现。每个生产工序的前方都是班组办公的地方,坐在前面的组长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工人的工作状况。每个班组的办公桌上都堆满了报表,每个工序都要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我们似乎不必评论这种生产方式对于人性的灼伤,但还是问及此,王传福告诉记者,这种生产方式在珠江三角洲被普遍采用。
可是另一方面,王传福曾在不同场合提到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性需求理论——“人有五个不同层次的需求,不同的人更有不同的需求”。“对普通员工,我给他们稳定的收入;而对高级管理人才,则要满足他们更多的需求,这样就能将优秀的人才留在自己的身边。”
遭受大牌摩根的质疑
并购秦川汽车是王传福遭到最大挑战的一个决议,也是最为张狂的一次行动。如果王传福不是拿上市公司的钱去买下秦川,而是先买下暗自经营,然后再运用所谓的资本手腕,将其整合入上市公司,或许便不会有当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但这明显不是王传福的处事风格,他说:“我性子很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