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正在续写
采访车行驶在重庆盘旋曲折的山路上,开车的师傅却不减速也不刹车,轻轻一打方向盘就转过了险路。他们早就习惯了在这种常人看来恶劣的交通状况下生存。师傅是本地人,聊起天来一口川味:“陈总的能耐我们很佩服。”“佩服什么?”“他从决定办《电脑报》到刊号正式批准,整整经历了3年,好多人都放弃了,他还坚持着。我们重庆人多是急性子,所以佩服他的忍耐力。”
陈宗周对这段经历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比如进门,有的人看到门关着,就走了,可是我们要一直守在门边,门总有开的时候吧。”正是因为陈宗周这种不轻言放弃的性格,使得外界对他的每一次豪言壮语总相信会成为现实。
以这次《电脑报》与TOM合资成立公司的事为例,早在TOM与电脑报第一次亲密接触的2001年4月,便已经传出消息。当时一位朋友曾向记者谈起“好像王先在重庆约见的足电脑报社长陈宗周,如果是他,那么事情应该十有八九会成。他骨子里有股韧性。如果他认为对报社有益的事,一定会打持久战以期获得最大利益。”于是,TOM与电脑报经过三年推掌式的恋爱,最后终于谈婚论嫁。
也许,很多人已经遗忘了2002年10月陈宗周与王先那次关于报社十周年的对话,其中有几句其实足非常耐人寻味的,或者说是2004年合作结果的征兆。当时陈宗周在谈到媒体产业发展时,说到“仅仅在我们谈话的这个10月,就发生了好多媒体界的大活动。比如20多家著名媒体如华纳唱片、BMG、EMI和Zomba等向网络流媒体播放器Real Networks提供内容,贝塔斯曼集团和在线音乐交换商Napster签订了协议联盟,还有TOM在大陆和中国港台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并购活动等等”;而王 也心领神会地对应回答“这些媒体的活动往往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初出茅庐的网络媒体站在与实力强大的传统媒体的平等位置上进行合作,甚至足传统媒体竞相向网络媒体示好。”结果,陈宗周将话题引入了“媒体在急迫的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判断,跨媒体时代就要来临”。从时间上判断,2002年9月份,陈宗周已经和同事们坐到谈判桌上开始与TOM方面进行《框架协议》条款的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