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企业家陈宗周:传奇在续写

   2023-04-12 互联网4260


  然而,世事如棋难预料。

  成绩优异的陈宗周不能够继续从初中升入高中,因为他的父亲是右派。他16岁被关在了高中大门外。这一段失学的经历,使陈宗周以石油勘探队员每月40多元的工资过早步入社会,也使他对知识更为渴求。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地度过了生命中第一段沉默期。

  1976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快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陈宗周兴奋地参加了1978年1月份举办的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多年来坚持自学,使得没有读过高中的他依然在高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右派子女”的帽子使他无法进入大学。

  此时的陈宗周已经30岁了,早已习惯生命中变数的他,干脆系统自学大学课程。在专业选择上,陈宗周遵从了家里的意见,选择了电子工程。“我父亲毕业于东北大学经济系,喜欢历史;母亲毕业于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大),喜欢古诗词。当时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父亲的‘右派’帽子让我们家一涉及到人文学科,就退避三舍。”陈宗周在一所学校当电工和电子学老师,同时自学大学电子专业的课程。在生命中的第二个沉默期,长期自学使陈宗周养成了大量阅读与差异思维的习惯。

  科学是那个年代最大的“时尚”,陈宗周也终于等来了机会。1979年创刊的《科学爱好者》杂志,1982年陈宗周进入后不久,更名为《课堂内外》。对科学发展史极为熟悉的陈宗周,更倾心于计算机技术,密切地关注着这一领域爆炸性的发展,但已经30多岁的他并没有盲动,他在这本杂志一待就是五年,从而熟悉了刊物经营的全过程。

  转变发生于1987年。当时的重庆市科协的陈登凡部长反复邀请陈宗周去市计算机普及中心工作,此时39岁的陈宗周已经足《课堂内外》的编辑室主任了。“计算机的普及应该从娃娃作起”,邓小平在上海视察学生计算机课外活动时的一句话让他看到了机会,陈宗周希望在计算机普及中心实现自己办一份《中学生电脑报》的想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