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企业家陈宗周:传奇在续写

   2023-04-12 互联网4260


  办《中学生电脑报》的想法并没有马上实施,为了论证一个市场,1988年陈宗周主持了一个名为“家庭电脑在重庆市的现状与前景”的研究课题,陈宗周和同事们用计算机完成了5000个样本的数据处理之后,接着利用国际卫星联机检索了著名的dilog数据库,得到了一个结论:全球的计算机普及热潮正在迅速兴起。陈宗周和同事们根据研究预测:重庆市区90年代末期的计算机普及率会达到20%,他们甚至推断出,尽管当时市面上有许多不同型号、不同芯片的电脑,但PC机会成为中国家庭电脑的主流。彼时,一台PC机的销售价在两至三万元之间,是中国一般家庭午收入的十倍,仿佛是挂在天上的月亮。

  外语较好的陈宗周又查阅了大量的国外计算机刊物,日本一份名为《ASCID的杂志特别引起了他的关注,这是一份“面向办公室、家庭的小系统杂志”。于是,陈宗周发现办《中学电脑报》的想法有局限性,而办一份“面向办公室、学校、家庭的普及性计算机报”,则意味着开拓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陈宗周把想创办的这份媒体,定名为《电脑报》,启动资金竟然只是他们通过开培训班挣来的2万元钱。1991年,《电脑报》开始采用重庆市“内部刊号”试刊,1992年1月3日,《电脑报》经过新闻出版署的批准在全国发行创刊号,一份西部科普小报的传奇历程开始了,一个科普传媒集团和一个传媒企业家的创业历程也同时悄悄地开始了。不过,陈宗周当时浑然不觉。

  这份四开四版的小报,成为今天旗下拥有独资和合资的20多种科普报刊、年营业收入4.6亿元、利润6000万元的电脑报集团的原始出处。

  我们分析传媒企业与传媒企业家的关系,不能不思考陈宗周有什么特质。也许,特殊的人生经历,磨练了敢冒风险、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许,他足那种研究型的传媒人,有着极务实、极低调的作风,于是,他能及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机会,并把它牢牢抓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