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将波在立源基金做了一些尝试。立源投资的生产笔记本电脑、手机外壳和汽车镁合金零件的Waffer公司,先从其它公司获得了生产工艺技术授权,然后在中国将一个传统的铸造企业转型为镁合金制造商,不久就成功上市了。
这些小企业,都是为跨国公司提供服务和零部件供应的,随着跨国企业将制造基地向中国转移,这些依靠跨国公司发展的小企业也会面临转移趋势。但很显然,这些中小企业没有能力也不知道该如何到中国投资。虽然,这些中小企业年营业收入只有几百万美元,但是贺将波看到,如果把这些小企业加起来,年营业额也可以达到十几亿美元。同时,由于它们在某一领域都非常专业,利润率也比较高。
“他们有很好的产品、很强的技术优势,客户也都是现成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搬到中国来。”贺将波说,“如何在中国移植他们的商业模式和进行成本控制,是我们最能帮他们做的。”
贺将波认为,中国企业未来将不能再一味地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赚钱,而是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正在寻找这方面的管理人才。
看着黄浦江上的来来往往穿梭不断的船只,外滩绚烂的灯光,贺将波虽然已经不再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中国,但是他还在不断地向自己的梦想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