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只会作为个人的知识而存在。所谓整个社会的知识,只是一种比喻而已。所有个人的知识的总和,绝不是作为一种整合过的整体知识而存在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是一种资本。
当前,管理变革的趋势是,要用智慧来管理一切。
智慧产业是一个运用知识密集的产业,而知识的特点又告诉我们,知识是个体的,局部的,人只愿意知识才能发挥作用。这里的愿意,表面是他对交换的价值判定,实际是他对自由的幅度感受。我们一般称之为情绪。而情绪一直是推动企业的基本动力。知识只有在愿意付出时,才有真正的价值。
法国人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大半与死神相伴。他讲人的伟大在于人的精神,精神的建立在于人的行动。人不管有意与无意,他其实是生活在精神世界里;人是否清晰还是混沌,他比须贴着地面穿行于现实中。
不管不同的人如何对自身有不同的认识。但是貌似理性的辨析,在执行前的瞬间都是感性的,却是事实。凡属人们决策类的判断,小到购物、交友,大到投资、决策,形成前的瞬间都是借助情绪的因素。就普通人来讲,高兴与不高兴,做出事的质量不一样,愿意不愿意做事的速度也有巨大差异。我们建筑师常挂在嘴边的“感觉”是什么,就是情绪。总之,情绪在人的行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主导及决策作用。
所以,由感觉、信念、认知、价值观以及追求热情、阳光、专注、 远见、精神、创新等隐性资源,构成了情绪资本,出现在了KDKE的资产负债表上。才有了“善待情绪资本,注重生活状态”的提醒。
据说,国际友人盛赞邓小平的伟大功绩时,讲邓小平是中国的总建筑师。建筑师一直是国外最受人尊敬职业,前年在美国排名第七,地位高于大学教授,更远远高于满大街都有的CEO。可能缘自西方对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个人作用的认同,因为他们的社会哲学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上的。且不论他们的哲学观正确与否,值得汲取得使他们执著的敬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