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KE在运作中是在自然博弈中达成知识秩序的拓展。
我们欣赏设计师遥望目之所及以外的地方,而且敢于迈开脚步,奔赴那未知前程的执著敬业,认可灵魂参与成功的一切努力,自己对自己的追求负责,不提倡明主意识,扯着父母衣襟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如果自己不能对自己负责,就无法对他人、对企业负责。如果这是自私,那也是尼采称之为的“健康的自私”。
蓝天下可感受苍穹之阔,更应意识那脚下之实。人类是贴地而行的族群,把心沉下来,眼睛看着地面,路才走的扎实。灵魂是空灵的主宰,用思考支撑起的灵魂必须走动才有站立的的价值,否则它还要跪着。
现在是感觉经济,人们都在为感觉而消费。所有的策化,都是在感觉上做文章,比如在房地产行业,一般在三个层面展开,我几年前就说过,做地产是不可见的,是谋略,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做设计是隐约可见的,是智慧,追求的是插柳不让春知道;做营销是可见的,是技能,追求的是挥洒任意文章。
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带领人进入二度创作空间。这个空间的主人叫感觉。使用的工具是属于你自己的知识。驱动力是愿意。表面是他对交换的价值判定,实际是他对自由的幅度感受。
有人讲这不是骗人吗?不是。励志学中讲,你认为你行你准行。墨菲法则中讲,你认为企业中发生的事情,他一定会发生。老人们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人自信的幅度。
三、状态力量
有了感觉,有了情绪,就要行动了。在中国文化中,这个阶段是次序问题。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问题也出在这里。听谁的。我们习惯的做法是谁官大听谁的。古人 讲,群行群止看见识。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