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饭的跟我来!”1973年9月,眼见邓埠镇农具修造所摇摇欲坠、濒临倒闭,年仅20岁、身为车间主任的张果喜以这样简单质朴而富有锐气的话语,鼓动了21个同事。他跑回乡下把祖屋卖掉,用所得的1400元开办了余江工艺雕刻厂。
“赚钱要滴水不漏,花钱要慷慨大方。”如果把它理解为是富了的张果喜“摆谱”,那就错了。在张果喜赚到第一个100万元时,他拿出了其中的22万元,为当地中学扩建校舍。自此,事业日益做大的张果喜,在社会公益事业上陆续投入了2000多万元。
“要清楚自己能吃几碗饭!”这是张果喜经常感慨的话。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的张果喜经常告诫自己:富不骄,穷不馁。不忘本色的张果喜,既能和世界富豪觥筹交错,也能卷起袖子坐下来,和一干“穷朋友”喝自己配制的果喜秘酒。因为豪爽好交,张果喜的朋友很多,遍及各个层次、各行各业。
“做企业要讲政治!”张果喜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经常说:我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受益者。在果喜集团,每星期的二、四、六晚上,是企业党员思想学习的“法定”时间。果喜集团没有公共关系部,执行该职能的是党办。在一个私营企业,这并不多见。
乡土情结很重的张果喜,一直将自己的总部设在偏僻的余江。面对不理解的人,他反问:现在别人都争先恐后地往江西跑,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企业,干吗要离开?
张果喜用通俗的话,讲通俗的道理,做出很多人想得到却很难做到的事情。
1984年以来,张果喜获得全省及国家级荣誉200多项,并担任了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理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