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区健丽像拉家常一样地讲述她当年是如何与中国的企业家合作的。她兴奋得脸颊泛红,再一次为自己把沃顿商学院厚厚的教科书变成了浅显而有创造性的故事而自豪,同时也没有忘记认同矛盾的根源并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文化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办事方式的不同。
“当时他们把我当老外,说我死心眼一根筋。但慢慢地,我被更多的中国人认可了,他们觉得跟我做生意、做朋友都很轻松、很开心。我告诉中国的合作伙伴,如果我们要进行合作,请认真考虑清楚,然后我们‘结婚’”。她认真地补充道,脸上绽放出迷人的笑厣。
圆梦纽约:唤起中国情结
毛区健丽的童年是在当时的英属香港度过的。因为喜欢邓丽君的歌曲,她学会了普通话。80年代初,在Frank Sinatra 的歌曲“New York, New York” (纽约,纽约)红及全球的时候,纽约成了无数年轻人的梦中王国。“如果你到了纽约,你就征服了世界”。渴望“make the world” 的梦想,把少女时代的毛区健丽召唤到了纽约。
初到纽约,她选择了在城市大学读书。象牙塔没有关住那颗已经放飞的心。潜心完成学业的同时,她还在“最会做生意的犹太人”公司里打工。“美国人的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这句话的确不错。毛区健丽每周工作近40个小时,每小时只挣区区几块钱。她可以不必打工,即使需要,她也可以选择收入相对丰厚的唐人街。然而,在一个以犹太人为主流的国家,为了能真正了解美国,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她选择了辛苦。“我向犹太人学习如何做生意,如何与人打交道,使我在大学毕业后的就业上非常有优势。”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大学刚毕业的毛区健丽为什么能获得包括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十一个工作机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