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华:一个福布斯富豪的自由落体

   2023-07-11 互联网2820

  华林集团的主业塑料业,在孙树华动辄几十亿的大手笔中根本提不起大家的兴趣,被逐渐忽视。在近乎自然死亡的法则下,2004年8月,边生产边走下坡路的沪光塑料厂“终于停摆”。与此同时停产的还有当初花大价钱收购过来的三元化工,也在“无人疼爱中”被租给了几个天津人。时断时续的开工过后,几个天津人弃之而去,几亿元的资产成了一堆无人问津的厂房……

  更令孙树华始料不及的是,寄予无限厚望的PE管生产项目在立项之后,突遭非典,工程久久不得开工。待到几个月后工程建成,煮熟的鸭子居然也飞掉了。“当初西气东输工程在博爱县附近有一个豫北支线,会使用大量的PE管材;而华林集团的生产延误之后,该工程施工时就采用了其他管材”。遭此变故,“亚洲最大的PE管材项目”开工严重不足,十二条生产线往往只有一两条苟延生产。看不到合作前景的安彩集团随后撤资走人,昔日的兄弟撕破脸皮要合资时的几千万注册资金……

  多项重大决策的溃败使华林集团陷入被动,涉足的行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下:原本为“帮政府一把、解决员工上访问题”而收购的四五酒厂,因无力支付履约金最终被政府收回,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雄心勃勃的纺织厂在打桩打了一半后匆匆停下;先前那些放出豪言的几十亿的投资项目,也早已在无力“赶场”中全部流产。

  这几乎是一个要有多倒霉就有多倒霉的企业。2004年4月,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银行随后紧缩银根。靠银行贷款支撑的路子被堵死,而嗅到华林“快不行了”的银行们反倒蜂拥而至,争相前来逼要到期的、或是没有到期的贷款。孙树华使出浑身解数,半年内还了5.7亿元的贷款。当地政府甚至倾巢出动,帮华林还了6000万元的贷款,创下了至今前无古人的政府帮企业还钱的先例。但在已经暴露出来的40多亿元贷款面前,政府的微薄之力仅仅是杯水车薪。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