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华:一个福布斯富豪的自由落体

   2023-07-11 互联网2820
   长大后要成为孙树华

  淮阳人看孙树华,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政府,他是一位“听话、并且会来事”的老板;在民间,他是一位“没有架子,心肠好,只会做事”的厚道人。

  12岁那年,孙树华一家由县城迁到了乡村,家中兄弟姐妹7个,孙树华是老三。为求生计,孙树华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他炸油条,卖烧饼,做过小买卖。19岁那年,孙树华开始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收破烂,做起了“最没有前途的职业”。不过,在起早摸黑的苦心经营下,孙树华的“破烂塑料”一度销到了山东、上海等地,本人也在几年的“破烂生涯”中赚了些小钱。

  贫穷铸就了孙树华的执着和坚韧,同时也令他在“阿甘式”的奋斗中更急于改变自己的面貌。1992年,孙树华利用手中多方筹集的90多万元资金与当地乡政府合作,办起了一个小型的塑料农地膜厂。在有产品就有市场的年代,半年过后,20岁不到的孙树华净赚200万,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扬眉吐气的孙树华为父母买了房子,“从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不料在一次去郑州途中,孙树华横遭车祸,随后深度昏迷,这一昏迷便是200多个日夜。此后,塑料厂停工,销售瘫痪,员工甚至搬走了机器,刚有起色的小厂就此化为乌有。

  8个月后,孙树华却奇迹般地醒了。大难不死,乡亲放起了鞭炮,满街都是关于孙树华的“离奇”传言,众多“迷信”的工人都纷纷跑了回来,工厂得以复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