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珍集团理查德·布兰森:商界顽童

   2024-02-18 互联网1460

  通过唱片店的巨大成功,布兰森看到了音乐行业的巨大潜力。出狱后,他抵押所有财产买下了一个庄园作为录音棚出租。维珍时刻监视着唱片的发展趋势,其采购主管西蒙在唱片与音乐选择方面具有的天才禀赋,牢牢树立了维珍唱片店的时尚形象。布兰森决定由西蒙建立维珍唱片公司,以此整合录音生产、印制发行和零售三项业务。整合这条行业链将更加有利于公司摊平成本,加大促销力度和利润最大化。

  作为闯入唱片界的新手,维珍尽管是个只有7名员工的小公司,没有能力将唱片发行到全国,但依然沿袭着布兰森一贯的冒险方式:不是将唱片授权给大公司代理以获得预付金和版税,而是让另一家唱片公司代为生产与发行,维珍自己则负责所有的市场促销工作,承担所有的风险——要么一败涂地,要么利润最大化!维珍签下了迈克·奥德菲尔德,出版了他的个人专辑《管钟》。《管钟》连续两个月位居排行榜第一,并且最终售出了1300万张,成为欧美唱片史上经久不衰的经典。

  掘到了第一桶金,布兰森和西蒙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签约满意的乐队和歌手,并确定了谈判三原则:长期版权、国际版权、乐队以及所有乐队成员个人版权。接着,他们签下了流行乐队“性手枪”、“人民联盟”、“简单头脑”,以及歌手菲尔·柯林斯和乔治男孩等等。这些乐队和歌手后来接连蹿红,尤其是偶像歌手乔治男孩一个人就占据了他们1983年赢利的40%。布兰森接下来又创办了维珍出版公司和维珍影视公司,前者已是娱乐类书籍出版商中的领头羊,后者则拍出了《电子梦想》和《1984年》等著名影片。

 

  维珍真正开始引人注目是在1984 年成立“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的时候。

  由于布兰森有阅读障碍,所以他特别相信自己的直觉,认为自己可以在60秒内判定一个人,也可以在60秒内判定一个商业计划,但是当美国律师伦道夫·菲尔茨问他是否有兴趣经营一家航空公司时,他还是考虑了整整一个周末,并不断告诫自己:“别受诱惑!拒绝考虑!”两天后,他终于按捺不住,开始摩拳擦掌,甚至连西蒙扔出的“你如果要弄航空,就从我尸体上跨过去!”的威胁也不能阻止他。除了承诺维珍航空和维珍唱片相互独立外,布兰森的另一理由是“好玩”——这也是他的基本商业原则之一。从娱乐界进军毫无经验、门槛很高的航空业,布兰森的行为被当时的很多财经界人士视为“自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