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神华:叶青晚年的奇异插曲

   2023-04-12 互联网4450

  这种神速的进步来源于自动化。神华并不需要再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因为它把硬件进口后就委托给了一家自动化研究中心做管理。“我们不搞大而全。” 由于矿井基础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为了快速成长,叶青开始了与地方的合作。在榆家梁矿区,原有29个小煤矿,所产煤炭很适合出口。叶青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由神华来开采,每吨给地方10块钱,而且三年之内保证达到年出煤500万吨。事实上,只用了11个月,神华就在原有基础上建成了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矿井,产量至今保持并时有增长。每年地方政府可以拿到1个亿,而此前其财政收入每年只有2750万元。

  叶青在神华严格地推行了信息化,“现在神华集团的所有设备,包括一个螺丝钉都在我们的网里边,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投资。”神华集团的平均工资从开始的每年12500元达到叶青离任时的“超过3万元”。他本人的年薪也由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左右。

  2003年初,澳大利亚两个大的煤炭集团来到神华。“他们没来之前很那个,因为澳大利亚的煤炭集团确实很厉害。等他看了我们之后,说:我们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你们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做的。我不仅很多东西不比他们差,而且甚至于还超过了他。我们现在很不客气地说,神华煤矿不管是生产指标还是技术经济指标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领先的。这是我觉得很值得骄傲的。”

  叶青的法宝

  叶青把神华的发展归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地利,指的是神华煤田的自然条件好;人和,指神华与各方关系一直比较融洽。更关键的是天时。叶青承认,自己有什么事都可以直接找国务院,包括找总理,“比如买电厂、煤变油,换了另外一个人确实很难。”

  在严格限制煤炭产量时,叶青加大神华的建设速度没有上报。有一次叶青对曾培炎副总理“坦白”:“我对你一个是报喜,一个是检讨。检讨是我没有按程序来,报喜是因为我确实搞出个金娃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