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神华:叶青晚年的奇异插曲

   2023-04-12 互联网4450

  事实证明,这笔钱帮了叶青的大忙。叶青说,当时的研究表明,一个煤矿的负债率如果超过50%,就很难实现自我循环,而这笔钱可以把神华集团的负债率降低到52%左右。

  近年来神华集团发展迅速,但财政部对那笔钱并未要求归还。“因为有一个王牌,”叶青说,“中央有过明确批示。”

  贷款是要还的

  叶青到神华上任后,面临的困难并不仅是负债率高。当时煤炭市场萧条,供大于求,价格急剧下滑。国家对神华集团将要建成的生产规模期望值很高,而神华当时的六七百万吨年生产量已经过剩。生产可以停下来,但是利息不会停。同时,叶青来到神华的时候,银行对煤矿企业的贷款已经全线停止。“即使有钱再投入,也还是浪费。当时的处境上下两难。”

  在神华跑了一个多月,叶青开始给干部们讲自己理解的市场经济,一共三句话:作为一个企业,生产的东西你要卖出去;卖出去的东西要赚钱;借了钱就要还债。神华的干部多来自全国各煤矿,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习惯了发不出工资找国家,对“还债”的说法想不通。叶青用了一年时间把集团的债务弄清楚——共多少?还清需要多少年?每年还多少?这原本是些财务人员都说不清的问题。叶青把还本付息分摊到每吨煤上。

  针对煤炭市场的疲软形势,叶青提出放慢矿井的建设速度、加快路港铺建、坚决停止一切非生产的建设。叶青说,从他来到神华到2003年离开,整个神华系统没有盖过楼堂馆所。有人以兖州煤矿作比,对那里有“多少多少奔驰汽车”非常羡慕。叶青不为所动。

  为了打开市场,董事长叶青亲自出马推销神华的煤炭。由于过去的工作关系,叶青与各省的官员都很熟悉。当他来到江苏的时候,当时的省委书记“很重视”,把分管煤炭的副省长等官员叫到一起,说当年叶主任为我们省做了很多工作,现在他的煤卖不出去了,我们应该帮助他。渐渐地,叶青感觉这帮助似乎不大。一位电力局局长对叶青说了原因:不是我们不用神华的煤,而是你们的煤炭熔点低,我们的锅炉不适合。回到神华,叶青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在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之后,叶青再次“出去一家一家走”,效果显著。“当时有人说叶青利用他过去的关系销煤,把我们的市场都挤了。市场就是因为我的特殊身份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我认为不全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