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强迷思 规模大就是好的逻辑还成立吗

   2023-03-08 互联网5020


  昨天的大企业,很可能在今天出问题,今天的小企业,却有机会长成明天的大企业。提供一个环境,辅以机制和诱因,让创新在其中孕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远比把赌注押在大企业要更有胜算。

  美国占有全球五百强企业最多席次,但是美国中小企业占整体企业的比例,达到97%,以大商社著名的日本也类似,其他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大多数的就业机会,却远不及大企业受重视。

  我曾去过以色列和芬兰采访,两个国家人口都少于700万。以色列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球五百强,但没有人忽视它的创新实力。芬兰倾全国之力成就诺基亚,国民都骄傲,但是诺基亚一家公司股价市值占赫尔辛基证券交易所的四成,只要它一波动,芬兰经济跟着波动,这是他们极力想避免的问题。

  当创新力取代规模,成为衡量企业实力指针时,接下来要做的,是研究创新力如何被量化,像规模一样可以被排名,以及创新的机制如何建立,成果如何变现,如何鼓励勇于创新的个人和团队。最起码,创新者的财富可以被量化,陈天桥、黄光裕和丁磊这批中国首富们,可都不是来自五百强企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