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若维特解答中国企业并购问题

   2023-04-12 互联网4280


  《全球财经观察》:在决定并购是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还是毁灭公司价值这个问题上,企业的所有权是否有影响,即家族企业和上市公司会不会有所不同?

  若维特:没什么不同。无非上市公司可能会追求股价的上升。无论家族企业还是上市公司,他们所寻求的都是收益的增长。在美国我曾经参与过一些家族企业的并购行动,和上市公司遵循的都是相同的方法。家族企业曾经问过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才能使企业得到快速的增长?上市公司所要解决的也是同样的问题。

  《全球财经观察》:最近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两家中国企业之间发生了一场收购:盛大收购新浪。新浪管理层采取了“毒丸”策略,这引起了一些意见分歧:有人认为这能保护股东价值;但也有人认为这破坏了股东价值,保护了管理层。您如何看待“毒丸”策略的运用?

  若维特:两种可能都有。在美国,有些企业反收购是因为对方只是想创造短期的价值,而从长期的价值来讲,收购后的表现比较差,不利于股东的长期价值。有些收购方不是恶意收购,这种情况下反收购可能对股东价值是一个破坏。最近在美国市场上Quest和Verision对于MCI的收购就是一个例子。虽然Quest的财务状况要优于Verision,但是由于对冲基金支持Verision,股东此时选择“毒丸”,就可以起到保护股东价值的作用。

  《全球财经观察》:回到刚才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可能走不同道路的问题。既然日本和韩国企业对并购的态度不如中国企业积极,那么中国企业是不是可以利用并购来实现自己成长为国际企业的目标?

  唐麦:我们曾经调查过30家中国企业,主要问题就是他们为什么希望进行国际性的并购。答案有三,一是想要开拓新的市场;二是合资企业对于中国获得新的技术方面有所限制,中国企业希望减少这种依赖性;再就是希望加强品牌推广。当然现在谈并购能否成功为时尚早。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是比较困难的,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当务之急还是要在本土市场上使自己的力量得到增强,为以后进入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如果在本土市场就比较弱的话,到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或者地域去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长期来看,当然不仅仅是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国际市场上进行冒险性的投资,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功的例子出现。特别是在中国就已经比较成功的企业,比如说白色家电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就比较有竞争力,像海尔、TCL、格兰仕等;也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走出国门,比如说华为,也在欧洲有比较成功的项目。公平地来讲,现在中国企业仍然处于比较中庸(modest)的阶段,野心不宜过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