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云峰酒业在98年“山西假酒案”的风声鹤唳之中,看到了白酒业巨大发展机会,向白酒业突围。云峰酒业很幸运,它利用“小糊涂仙”在白酒业迅速成就了自己的声名。
现在回过头再来看云峰酒业的这段传奇发家史,觉得偶然的因素太多,它是在白酒业传统招商和渠道上难以进入的情况下,逼不得已进入了酒店渠道进行分销,不想歪打正着,一次偶然的渠道创新让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奇迹。
并不是每一个跨行业的转型者都有着云峰酒业“糊涂的幸运”,比如常州浩源,2004年3月他收购了茅台镇上的一家酒厂,做摩托车的开始做酒,他用自己的摩托经销商思维开始进行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他怎么界定呢?摩托车每一辆最高利润,现在是20%多左右,酒多一些,他给他们25%,这是第一个设定;第二,酒店酒的利润,一般是加价50%,所以他让它翻一个倍。
他用摩托车行业的心智模式,参照对酒行业理解的浅薄程度,设定了整个商业链利益环节的分配原则,这使他还未起跑便沉重的摔在了起跑线上。跨行业的转型就是如此,如果不能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如果在异业没有自己可操纵的资源,转型之路将非常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