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联合是暂时的,为什么?排他性,各自利益的保护。当然也有联盟成功的先例,如山西经销商联合会,在山西的制造商、零售商和经销商的“三体博弈”中就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但这种联盟现在正受到山西商会等力量的顽强抵制,联盟还能支撑多久,一切仍不得而知。
与上下游成员结合成“利益共同体”
现在渠道形态演化的趋势是,随着制造商深度分销的深入,二三级的下游经销商也具备了对利益追求的选择面,他们对所谓的大经销商或一级经销商的依赖,已开始出现了分化。
在这种“上压下挤,众叛亲离”的形式下,一些经销商早已是“四面楚歌”,为了防止被“四面合围,聚拢歼击”,部分经销商在力争为上游制造商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分销的同时,也开始与下游经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体,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生意发展计划。
如浙江商源,其用资本的形式将其与下游经销商牢固的捆绑在了一起。下游经销商经销浙江商源代理的所有产品,在下级经销商所拥有的网络上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在合作中,浙江商源明确要求控股,原来注册公司是五百万或者一百万,决定注入资本后,他会将下级经销商所有的库存进行盘点,计算出你的仓库成本和运作成本,然后他会注入现金进行控股。但是这些现金都是进了浙江商源经销的货,他提出的就是让下级经销商成为职业经理人,年终还有分红,当然浙江商源自己也承担着巨大的资本风险,如果下级经销商不赚钱,这种紧密型的捆绑,或者发展计划,都不可能得到顺利的实施。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常州浩源,也是通过一个很好的利益分配体系,让下游经销商在这个体系中稳定的赚到钱,以网络的稳定来维持自己区域内的“不倒”地位。我们不能说这种做法是十分正确的,但它确实代表着经销商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转战他方,向行业外突破
很多经销商在自己的行业内开始感到越来越没有地位了,如果不及时易轨,最后很可能会被淘汰,到时候再想办法转型,恐怕已是病入膏肓,为时已晚,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等资源来支撑转型后的发展。于是,在万不得已之下,他们中的一些选择了行业外的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