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销商的八大转型模式

   2023-10-05 互联网2100


  传统经销商,在白云苍狗的渠道转型中,由于不能与时俱进,无可挽留的堕落在了历史的废墟里,到今天,他们几乎成为了市场运作效率地下、管理水平低、不思进取的代名词。制造商之所以极力回避经销商,因为经销商相比零售商,简直就象个“利润黑洞”,一旦身陷其中,立时会在应收账款和巨额库存中不可自拔。

  现在有些经销商已经开始尝试着革新,他们有些提出要建立市场部,与制造商的市场部对接,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扮演独立的第三方职能,在履行分销职能的同时,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对渠道进行有序的市场化管理。于是他们中的一些将“渠道分销”升级为了“市场管理”、将“直觉操作市场”升级为以“信息/分析数据支持决策”、将“多品牌分销”升级为了“品类管理”、将“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这一切使得经销商的“生意”开始重现生机。

  建构“经销商联合会”的保护伞

  中国经销商事实上生存在“两难困境”中,他们一方面接受制造商的制肘,另一方面又受到来自零售商的排挤,为了改变现实的尴尬地位,他们联合起来以一个声音建构话语体系的想法油然而生。

  但这种转型从历史上看是败多胜少。

  最著名的案例是在昆明批发市场。当意识到制造商自营终端、渠道扁平化的趋势、意识到整个零售业态将迅速壮大时,他们想到了联合,联合了多少呢?起初他们考虑联合一百家,一开始开董事会就联合了19家,邀请业外人、职业经理人,每个股东来管理这个公司。当19家“百家联盟”建立之后,他们所幻想的是我们具备了和制造商平等话语权,具备了对零售商的制衡力,因为19家经销商融入了很大的品牌占据力,设想很好。但三个月之后,19家变成了17家,一年之后的今天已经没有了。

  还有象前几年的炒货行业抵制家乐福,停止供货,三个月之后又怎么样了呢?家乐福将他们各个击破,联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