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在某个细分地域或细分渠道类型上发展
绝大部分的经销商资源都很有限,如果说在市场的黄金一期很多经销商会四处开疆拓土,那么在这个经销商群体的“冷冻期”,很多经销商便不得不有所收敛,他们中的一些将自己的力量集中于某一个区域,或者集中精力成为某一类渠道上“经销大户”,在局部资源的垄断上,设置制造商不可逾越的天堑。
区域“经销大户”素来有之,将资源集中于某一类产品上如白酒上也历来已久,但经销商新型的变革是,在原有的区域上进行更为聚焦的细分。如近来市场纷纷出现的校园经销商、餐饮经销商、夜场经销商、酒店经销商等等,就是经销商寻求局部突围的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代表着未来渠道发展趋势的突围对制造商有着先天的吸引力,因为这些特色经销商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特色消费者资源,制定出卓有成效的精确市场计划。比如在商超渠道刚刚兴起时,现在的稳坐重庆食品第二把交椅的重庆高乐,在那时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喽罗,但他有着先天的见识,他一开始就将全市的商超渠道网于手中。
正因为如此,在他以十几万元的穷酸价码要求买断布凡提糖果时,布凡提居然在众多高价叠出的经销商中,独独选择了他一家,事后证明,这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冒险的决定,现在是一个极具前瞻的英明决断。
向制造商或零售商转型
经销商最容易想到的一个抉择,就是想拼命的挤入“给饭碗”和“抢饭碗”的强势阵营,摆脱自己的弱势地位。原因很简单,制造商总想着“我不给你饭吃,你早晚会饿死”,“经销商是无用的包袱,早晚我会把他给拿掉”,而零售商则到处跑马圈地,将经销商的市场分剥蚕食,两相夹击之下,经销商的日子显然并不好过。
于是,习惯了“有奶便是娘”的经销商决定自己去做娘,或者争做娘亲的好孩子,让自己分到头杯羹。在经销商利润开始下滑的黄金二期,很多有先见之明的经销商提前选择了转型,如国美、苏宁、三联等,在今天已经成长为了令无数经销商闻风丧胆的零售大鳄,但在困惑期沉疴益深的今天,仍然在传统阵营里犹豫不决的经销商,已经错过了投奔零售商的绝好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