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目前中小企业在面临某种需要、出现某些问题或困境时常采用的一种方案。先由管理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诊断;然后给出诊断结果(如在战略、战术、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生产、管理、培训等,是哪方面或哪几个方面出现了问题);接着提出解决方案;最后(通过认可)交由企业实施执行或由管理咨询公司协助(或共同)实施执行(其中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实力因素和“企业麦凯姆”自我的认识,不太可能与管理咨询公司长期合作)。
这个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企业麦凯姆”在策略上或管理技能上的不足。如对于“企业麦凯姆”来说,只是在某一方面不足,那方案一足以让企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样的企业没有死结,也不是本文所探讨的对象)。但对大多的中小企业的“企业麦凯姆”来说就没有这么乐观了,或许此方案会带来一时的表面“辉煌”,也就是常说的回光返照,然后他们大多会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死得更快,因为这样的方案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虚不受补”。正所谓“病急乱投医”是也。
当企业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还未解决问题或走出困境,“企业麦凯姆”就会将责任或是失败原因归结到管理咨询公司的身上。难道真是管理咨询公司的错,还是所开“药方”的错?
我相信,管理咨询公司不是不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当然不是每个管理咨询公司都知道),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给你一个公认的表象(有的甚至给真相蒙上绚丽的外衣,给你一个假象),从而来获取这个业务;同时管理咨询公司善意的奢望着,幻想通过优秀的方案来创造奇迹(可却忽略了越优秀的方案,让企业死得越快的事实)。因为管理咨询公司不可能对“企业麦凯姆”说:“企业的问题根源在你身上,企业要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就是先更换企业麦凯姆”;试想一下结果会是什么?(真是这样,提前关门的就该是管理咨询公司了。)
唉!真有点“你死我活”的味道。如今,在管理咨询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见面语:“你又搞垮了几家企业”。仔细想想,在这句类似玩笑语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无奈和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