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能够做到不一味跟风、长期潜心关注这些中小企业成功秘诀的管理学家屈指可数。他们之中最有名的可能要数美国学者吉姆•柯林斯,值得注意的是他并不是哪一所知名学府的教授,而只是一位自由学者。
柯林斯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老板的对外曝光率和知名度越低,则企业长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难道这就是“隐形冠军”们一直以来保持沉默的原因所在?隐形冠军有以下几大特点:
目标远大。隐形冠军公司一般都有非常清晰而远大的目标:成为全球所在领域的领导者。隐形冠军所在的市场领域通常都非常狭窄。
但是过于狭窄的市场定位也会带来一个问题,毕竟服务的客户是非常有限的,怎样弥补这个缺陷呢?他们必须向全球扩张,实行全球化的经营和销售。
这样的竞争环境也决定了隐形冠军必须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争取最大的份额,必须将市场拓展到了全球范围内。
高度专注。当目标清晰之后,一个关键的选择是定义自己的目标市场,并坚持走下去。很多雄心勃勃的企业一旦稍微有些规模就开始多元化探索,这样的企业永远也成为不了隐形冠军。当然,专注并不等于固执,不等于把自己市场的定位看作一个给定的事实,而是一个参数。
赫尔曼西蒙举了这样一个案例来解释专注与固执的差别。有个叫interhalter的公司是专门生产洗碗机的,10年前他们把自己公司定位于给餐厅和宾馆做洗碗机。
但是后来他们沿着餐厅、宾馆洗碗机的产品路线开发出了其他产品,如净水器和清洁剂,并把这些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
虽然这家公司的产品范围有所拓展,但事实上,这家公司的拓展是为了更好地为目标顾客提供增值服务,他们一切的战略、战术设计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客户群来展开的。
掌控渠道。Karcher公司是专门生产清洁汽车和高层建筑的高压水枪的一个企业,他们真正开始全球化是在1974年,他们的目标是在20年之后达到10亿美元的销售额。
由于全部采用自建渠道、自建公司的运作模式,他们的拓展步伐异常缓慢,每年只向一到两个国家扩张,所耗时间也相当的漫长。但到了1995年,他们的销售额是16亿美元。
永远不要在你和客户之间插入第三者,这是西蒙给出的忠告。把自己的产品和专有技术与全球化的营销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子公司来服务全球的目标市场,不把客户关系交给第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