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转型须返璞归真
企业如果从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使命出发,实施向善的管理,在确立智慧人假设之后,抑恶扬善并非传统思维中加大管理的力度那样简单,相反需要放弃管理者的强势,实施管理转型。这就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命题:对智慧人的管理不能表现出过多的智慧,即不能有过多的“心机”。以智为本的管理,基本的思路是返璞归真,即以正治企。
以正治企是“以正治国”治理诉求在现代企业里的表现。“以正治国”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来的三大治理原则之一,居于三大原则之首,也是三大原则的核心所在。从字面上不难看出,“正”对个人而言指的是光明正大,管理者应当一身正气;相对于智慧人而言,正与“奇”相对应,不能靠出奇制胜。不能以智慧对智慧,不能试图以权谋处理难以回避的矛盾。可以设想,以少数人的智慧应对多数人的智慧,以聪明对聪明,办法对办法,往往会应接不暇,必然遭致失败。“正” 又与无为(静)相适应,管理者除了无妄为之外,在管理中应当诚恳、老实,努力发挥智慧人的智慧,以获致转型的成功。以正治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原则:
保持劳动者尊严的原则。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情感管理,但绝不是居高临下的施与,而是平等的情感沟通交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分工的不同,不仅在人格上平等,而且在智慧上对等。因此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尊重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当然,尊重是相互的,不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尊重,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智慧人之间也应当相互尊重。需要指出的是,劳动者的尊严更应体现在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上。管理者只有努力促进与被管理者的双赢、多赢,才能真正形成一种和谐文化。
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的原则。主流价值导向绝不是空洞的口号,企业和管理者应当把主流价值观的提倡当做自己的承诺,时刻注意践行。首先,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要求被管理者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其次,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防止潜规则盛行。对于企业之外的潜规则,管理者当然要清楚,但是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劳动者用以投机。再次,应当坚持原则大于细则的精神,防止在细则上轮番过招,避免将原则虚置起来的倾向。
有效监督奖惩的原则。监督也就是检查,只是相对于惩罚而言叫做监督,相对于激励、奖励而言则是督导。正如激励要考虑智慧人个人追求的多样性一样,实施惩罚程也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对于“不服从调度室调度,一次罚款3百元”的规定,对于新员工而言,这就过重,很可能成为他“挥手从此去”的理由;而对于月薪过万,不服从调度可以給他带来更多好处的骨干而言,3百元的罚款就起不到惩戒的作用。
因势利导尽其能的原则。对智慧人的管理是一种服务,在以人为本或者以智为本的情况下,智慧人的加盟也是一种投资,管理者应当珍惜,因势利导,努力为其提供较好的平台,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最终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当然,智慧并不等于知识,职业培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培训不是“洗脑”,而是要给劳动者的智慧“充电”,使劳动者在学习型组织中灵性不断彰显,智慧持续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