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相乱”难出伟大企业家

   2023-09-13 互联网2270

转型是对正当管理的回归

如果说此前中国没有涌现出伟大的企业家,与经济发展或者商业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有关,那么为解决可持续性而要实现的转型,同时也是对伟大企业家精神的重塑。这涉及到对转型的正确理解,转型并非完全是市场的转移,而是对原有市场秩序的厘清,需要校正理念和价值观“是非相乱”的伪相,倒逼企业家摆脱潜规则,回归经营管理的本真。相对于潜规则中不正当管理盛行而言,转型就是回归,是对正当管理的回归。

正当管理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出乎公道的管理,正当主要针对的是合理合法的赚钱或者赢利,以及合理合法的赢利对资源的使用或者消耗。它既体现了企业家崇高的追求,又是应当坚守的底线,否则就是在进行不正当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家坚持正当管理应当是不言而喻的,关键在于,当坚持正当管理一时难以突破成长瓶颈,而企业又急于谋发展,两者只能选其一时,企业家的心理天平就会向后者倾斜,不惜以牺牲正当管理为代价。反过来说,向正当管理的回归需要向一度不加区分的负面绩效说“NO”。负面绩效往往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不正当行为,起初属于个别的局部的问题;当负面绩效被拿来作为构成业绩的组成部分时,个别的局部的不正当性就成了全局的问题,企业家即使没有亲为,也要为其承担责任。

至于企业家个人热衷于“投机主义”,即使按照成王败寇的逻辑,无法去翻历史的旧账,面对转型过程中的重新洗牌,“老黄历”也不能再翻了。早有专家指出,转型中的战略选择的导向已经从“机会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而且有不少的企业家也切身体会到,原有的那一套现在不灵了,要想战胜被淘汰的危机,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家不能单纯从“术”的层面上来理解转型中的转变,须知转型并非是投机手法的改变,不是进行新的一轮投机。一个时期以来,投机与抓住机遇被混为一谈,危机与机遇并存在官方的文件上屡见不鲜,那其实正是挖一个更大的坑填补以来已存在大坑的潜规则。转型要完成结构调整的使命,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绝不能让导致产能落后的投机方式复活。

其实,伟大的企业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缺乏伟大企业家的种子选手;只是当“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的逆向选择难以让他们脱颖而出,以至于“劣币驱除良币”。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却不见你有所行动,这是为何?”封德彝回答:“下臣虽然不才,怎么敢不尽心尽力?只是现在还没有出类拔萃的俊杰。”唐太宗说:“如你所说,我只有在梦中见到商代傅说那样的贤相,学周文王靠占卜找到姜太公之后才能开始治理国家了。哪一个朝代没有贤才?恐怕是被遗漏不被我们发现罢了。”封德彝听后,惭愧地无地自容。当代伟大企业家身影的出现也是一样,与其叹息为什么出不了,不如反思为什么没有发现。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