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相乱”难出伟大企业家

   2023-09-13 互联网2270
核心提示:一家较有影响的杂志在一篇专栏文章《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伟大的企业家》中,作者自问自答的结论是: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与伟大二字

一家较有影响的杂志在一篇专栏文章《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伟大的企业家》中,作者自问自答的结论是:“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与‘伟大’二字有些距离”。这固然有道理,然而如果把理念和价值观理解为一种目标口号或者辞藻,中国企业家早已“伟大”到顶峰,甚至可以把洋人甩到后面。倒是一千三百多年前魏征一语中的:“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即理念和价值观口是心非。似乎这才是中国出不了伟大的企业家的一个症结所在。

“是非相乱”难出伟大企业家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的重要辅臣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叩问:“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此意与我们今天所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出不了伟大的企业家”是一样的。不过,魏徵的叩问更为犀利,其逻辑是,出不了“忠良”,与“不肖难退”相辅相成。“不肖”虽然不都是贪赃枉法之徒,但在今天看来,肯定是在缺乏伟大企业家的企业家队伍中鱼龙混杂。

魏征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对口是心非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言之是,则出乎公道;行之非,则涉乎邪径。是非相乱,好恶相攻。”这里面有两层意思,在第一层意思里,所谓的言,就是要“进忠良,退不肖”的意思表示,作为培养和任用高层次人才的表态,这是没有问题的,即为“是”;所谓的行,就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则为“非”。第二层意思则揭示了口是心非的实质:口头上表达的可能是言不由衷,迫于“出乎公道”的舆论压力不能没有这样的表态;实际上并没有当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的走上了邪路。作为一方诸侯,表面上要行公道,实际上行为不端,在其治下总是存在不足为人称道的地方,直至是非不分,人妖颠倒,难以成为人们的楷模,自然不配称什么伟大。

从今天的语境看,这涉及到顶层设计,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今天的这种环境(自然是体制)还没有到出伟大企业家的时候”。其实,这也不完全归责于体制或者制度,应当在相应的体制或者制度出台之后,看倡导者是否有践行的“精诚”。体制或者制度无论怎样缜密和详尽,都不可能自然产生应有的效果,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情况;如果主导者没有践行的“精诚”,体制或者制度就会被空置,人们不难找出钻空子的对策。魏征的可贵之处就是向顶层设计的设计者问责:“进忠良,退不肖”的要求,你唐太宗说了千百遍了,可就是没有像样的行动。“背公道而远忠良,则虽夙夜不怠,劳神苦思,将求至理,不可得也。”看起来很努力,实际上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境界。

所谓伟大出于平凡。有作为的企业家没有不想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之所以难以进入伟大的境界,往往是因为不能专注于平凡,缺乏做实业的耐力。这又与经不住各种“捷径”的诱惑有关,导致潜规则盛行。潜规则盛行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实际做的那一套像一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在急功近利中大行其道。当然,由于顶层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推断企业家是潜规则的始作俑者,他们一开始为了赚钱或者生存,不得不屈从潜规则。然而一旦从潜规则中尝到甜头,似乎不需要艰苦的努力就能快速致富,就很容易从屈从到迎合潜规则,把潜规则当成赵公元帅。企业大厦通过潜规则建立起来,在新的竞争态势中难以招架,就离不开潜规则的支撑,往往为了保住既得利益“涉乎邪径”而不能自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