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邦的成功看企业管理之道

   2024-02-18 互联网970

在韩信阴谋造反的时候,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以巡察云梦泽的方式智擒韩信,从而不费一兵一箭平定了叛乱,维持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领导者水平不高不要紧,但只要能明辨是非,采纳正确的建议,同样可以做好自己的事业。陈恢、陈平、张良、郦食其的出身也不显赫,但刘邦能够抛弃偏见,准确地吸纳正确的意见,并最终成就帝王之业。

因素三:奖惩分明立威信。

高祖斩白蛇应该是刘邦第一个立威的地方。跟随他的士兵都不敢去斩掉这条躺在路上的白蛇,建议刘邦绕道而行,但刘邦借着酒劲,醉斩白蛇,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开始畏惧他。刘邦的威信从此树立起来。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见风使舵。他看到项羽入关后要攻打刘邦,为了得到项羽的封赏,就背地里派人对项羽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

刘邦向项羽道歉的时候,项羽如实相告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

刘邦已脱身回营,第一件事就是杀了曹无伤。刘邦对待背叛者的无情,使得在楚汉争霸之战中,刘邦的阵营里反反复复之人不多,都能够与刘邦坚持到最后。

对立了功劳的将领,刘邦也不吝惜奖励。刘邦的一个家人用几句话解决了刘邦与老父亲的礼仪问题,刘邦重赏黄金500两;田肯向其奉献管理汉中和齐地的良策,刘邦也赏给他黄金500两。对于在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将领,刘邦都根据功劳大小进行了分封,而对后来背叛他的将领,基本上追杀殆尽。

应该说,刘邦基本上能够做到奖惩分明,奖惩不论亲疏,不分贵贱。所以,刘邦能够得到部属们的信服。他们也愿意为刘邦誓死效力,生死与共。

因素四: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邦能够得天下,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能够施行仁政,能够体谅百姓的生存艰难,因此,能够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并最终得到天下。

刘邦天性仁厚。在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役徒去郦山时,役徒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郦山恐怕都会逃光,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乡时便停下来饮酒。趁着夜色,刘邦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并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但役徒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如果刘邦不仁厚,谁在这个时候还会跟着他呢?

此外,楚怀王派刘邦西进关中,也是看中了刘邦的忠厚。因为,怀王及其臣下认为只有派忠厚老实的人,实行仁义,率军西进,向秦地的父老兄弟讲明道理,不欺压百姓,才会使秦地降服。而秦地父老兄弟因为他们的君主暴虐而受苦已经很久了,所以,用仁政比用战争效果会好得多。

事实也确实如此,刘邦在西进途中,因为施行仁政,而来投刘邦的人很多,秦地官员也纷纷开门迎接刘邦,使得刘邦能够快速进到关中。

刘邦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做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随即,刘邦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

刘邦却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刘邦这样做让关中人民更加希望刘邦能够留下来当他们的领导者。

因此,领导仁义爱民,处处想着自己的部属,部属就会知恩图报,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意思。

纵观历史长河中,仁义兴国、兴家、兴业的比比皆是,是所谓施仁政,百业兴,国强民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