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有这种假设的新经理会突然醒悟过来。那些我研究过的新经理们说,他们并没有获得新的权力,而是发现自己陷入各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之中。他们没有自由自在的感觉,反而觉得被束缚住了手脚,如果他们已经习惯了过去当明星员工时拥有的相对自由,就更是如此。他们陷人了一张关系网中,其中不仅涉及下属,还涉及上司、同级管理者和企业内外的其他人。所有这些人都会向他们提出各种苛刻而且常常相互冲突的要求。结果,他们的日常工作变得压力重重,忙碌不堪,而且支离破碎。
“事实是,一切都不受你控制,”一位新经理说,“只有当我关起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手里的控制权。但是,这时我又感到自己并没有做我应该做的事——和我的员工在一起。”另一位新经理说:“很没面子的是,我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手下而丢了饭碗。”
最有可能让新经理的日子变得一团糟的是那些在他正式职权之外的人,例如,外部供应商或另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萨莉。麦克唐纳(sally McDonald)是某化学品公司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当她接手某个产品开发经理的职位时,信心十足。她的个人业绩无可挑剔,对公司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还参加过领导力开发培训课程。三个星期过后,她沮丧地说:“当经理可不是当老板,其实是当人质。企业里有很多恐怖分子都想绑架我。”
只有当新经理抛开权力神话,接受必须应付各种依存关系这一现实时,他们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这意味着他们不仅需要管理直接下属团队,而且还要管理该团队运作的环境。除非他们能够识别团队所依赖的关键人物,并与之建立有效的关系,否则团队将缺乏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
即使新经理明白这些关系的重要性,他们也会经常忽视或忘记这些关系,而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认为更紧迫的任务上,即领导那些最靠近自己的人:他们的下属。当新经理最终接受自己作为关系网建立者的角色后,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满足该角色的诸多要求。此外,以相对弱势的身份与其他各方交往是一件累人的事情,而这也是身处企业等级制度底层的新经理常常遭遇的困境。
然而,管理各种依存关系会带来巨大的回报。威诺纳。芬奇(Winona Finch)在美国一家大型传媒公司负责业务开发时,为了推出公司旗下一份美国青少年杂志的拉美版,她专门制订了一份业务方案。在该项目获得临时性通过后,芬奇要求管理该项目。她和她的团队面临着许多障碍。公司高管层不青睐国际项目而在得到最后注资之前,芬奇还必须与占据20%拉美市场的地区分销商达成协议——对一份尚未经过考验的刊物来说,争夺稀缺的报摊空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了控制成本,她的项目将不得不依靠公司旗舰女性杂志西班牙语版本的销售人员,这些人习惯于销售不同类型的产品。
尽管在建立新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大堆的琐碎事务,但是两年前做过代理经理的芬奇明白,她必须花时间和精力管理与上司和同级管理人员的关系。例如,每两个星期她就收集整理部门各主管的管理记录,然后交给总部的高管传阅。为了强化和该女性杂志的交流,她发起了定期召开的拉美业务会议,以便负责该青少年刊物和女性刊物的世界各地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讨论地区战略。
尽管她以前有过一些经验,芬奇仍然会面临新经理都会遇到的一些压力。“那种感觉就好像一年365天都在参加期末考试。”她说道。不过,杂志新版本如期出版发行,超越了业务方案的预期。
权力源自管理者的职位
请不要误解我:尽管各种依存关系会束缚新经理的手脚,但是他们确实握有一定权力。问题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他们的权力基于自己的正式职权,而这一职权来自他们自己目前在企业等级制度中的高级职位,至少,相对一般员工来说如此。这种假设导致许多新经理采用事事插手的专制方法,其原因并非他们渴望对他人施展自己的新权力,而是他们认为这是创造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新经理很快会发现,当他们给直接下属布置任务时,未必每次都能叫得动这些人。事实上,下属越能干,就越不喜欢只是简单地听从上级指令。(有些新经理在追问之下承认,他们自己也并不是每次都听自己老板的话)
有了几次痛苦的经历后,新经理终于认识到让他们深感不安的事实——用一位新经理的话说,他们的权力绝对不是来自正式职权。只有当管理者在下属、同级管理人员和上司中间建立起自己的可信度时,才能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明白,我对手下许多人其实都没有影响力”我跟踪调查的一位经理回忆说,“我好像是在说给自己听。”
许多新经理感到意外的是,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会如此困难。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绩帮不上忙,这让他们感到震惊,甚至羞辱。我的研究表明,许多人也不知道哪些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可信度。
他们需要展示自己的品质——做正确之事的意愿。这对下属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往往会分析新上司的每句话和每个非言语的动作,从中寻找上司动机的种种迹象。这种关注会让新经理们心力交瘁。“我知道我是个好人,而且我认为人们会马上接纳我,”一位新经理说,“但是,大家十分谨慎,你必须下功夫去赢得他们的信任。”
他们需要展示自己的能力——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新经理最初都感到有必要证明自己的技术知识和才干,这些是他们作为明星员工取得成功的基础。然而,虽然技术能力的证明对赢得下属尊重相当重要,但它并非直接下属最终期待的主要能力。
当彼得。伊森伯格(Peter Isenberg)接手某全球投资银行一个交易室的管理工作时,他负责管理一群经验丰富的资深交易员。为了建立自己的可信度,他采取了一种事必躬亲的方法,建议交易员关闭某些特定的头寸或尝试不同的交易策略。交易员十分不服,要求知道每项指示背后的理由。情况变得让人感到不舒服。在答复新老板的意见时,交易员的言语既尖锐又简短。
某天,伊森伯格意识到自己对外国市场缺乏了解,于是向某个资深员工请教一个简单的定价问题。这位交易员放下手里的工作,花了几分钟时间解释给他听,并且还主动提出下班后跟他做进一步的讨论。“当我停止喋喋不休,开始倾听时,交易室的人就开始把工作上的知识教给我,而且重要的是,他们对我命令的质疑也少多了。”伊森伯格说。
这位新经理因为急于展示自己的技术能力,一度损害了自己作为管理者兼领导者的可信度。他急于参与解决问题,反而让员工对他的管理能力产生了疑问,在交易员的眼中,他管理得过细,正在变成一个不值得他们尊重的“控制狂”。
最后一点,新经理需要展示自己的影响力——计划并执行正确之事的能力。我研究过的一位新经理的直接下属说:“没有什么比为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老板工作更槽的了。”在企业内获得并发挥影响力尤其困难,因为,正如我已经指出的,新经理只是企业内的“小老板”。“当我得知最终获得提拔后,感觉一下子站在了世界之巅,”一位新经理说,“我觉得在梯子上攀爬了多年之后,终于要到达它的顶端。但是,随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底端,只是这次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哪一级阶梯,我又要爬向哪里。”
我们又一次看到一位新经理落入这样一个陷阱:过度依赖正式职权。将其视为自己影响力的源泉。事实上,他需要在信任的基础上,在整个团队和企业内建立一张强大的互相依存的关系网,以此逐步确立自己的影响力。
管理者必须控制自己的直接下属
大多数新经理都渴望下属能够服从自己,其中部分原因是他们对扮演不熟悉的角色缺乏安全感。他们害怕,如果不能尽早让直接下属服从自己,下属就不会把他们当回事。为了获得这种控制权,他们常常过度依赖自己的正式职权——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这种方法的效果值得怀疑。
但是,即使他们能够获得一定的控制权,不论是通过正式职权还是经过一段时间赢得权威,他们取得的胜利只是一种假象而已。服从不等于承诺。如果没有做出承诺,员工们就不会主动。如果下属不主动,管理者就无法进行有效授权。今天动荡不安的商业环境要求企业不断变革和改进,但是直接下属并不会为此冒一定的风险。
领导创立青少年杂志拉美版的威诺纳。芬奇知道,她所面临的商业挑战,需要团队的全力支持才能应对。事实上,她的个人风格也是她赢得该任务的部分原因,她的上司希望这种个人风格能够弥补她在拉美市场和损益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除了以思路清晰出名之外,她对人也十分热情友善。在领导该项目期间,她成功地运用这些天生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领导理念和风格。
她没有依赖正式职权让团队服从自己的指挥,而是通过建立一种问询文化,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结果形成了这样一个组织:员工觉得自己获得了授权,对公司忠心耿耿,并且负起实现公司愿景的责任。“威诺纳是个随和而有趣的人,”一位下属说,“但是,她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你跟她说什么,她会重复给你听,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完全清楚我们在谈什么。
一旦她得到所要的信息,并了解到你在做什么,你就必须始终如一地保持下去。她会说:”你告诉我甲,为什么现在在做乙?我有些搞不懂。‘“虽然她要求严格,但并不会强令员工按照她的方法做事。她的下属对团队目标忠心不二,因为团队给他们授权,而非命令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管理者越是愿意以这种方式与下属分享权力,他们能够施展的影响力就越大。如果他们的领导风格能让员工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他们就能建立起作为管理者的可信度。
管理者必须专注于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为了管理各种互相依存的人际关系,并施展从个人可信度中获得的非正式权威,新经理需要与各式各样的人建立信任关系,对他们施加影响力,与他们拥有共同的期望。这一切往往是通过建立富有成效的个人关系来实现的。然而,新经理最终必须学会如何驾驭一个团队的力量,如果仅仅重视与团队成员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将会对这个学习过程造成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