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三星对人才的引进并不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作为韩国传统财阀企业,三星似乎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与世界一流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和不同。虽然人们对于三星的体制与管理有这样或那样的非议,包括最近的政治献金丑闻,但却难以否认这个企业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改善自身管理。当得知有400多外国人在三星电子工作时,长期以来我脑子里对韩国家族企业“闭关自守”的“偏见”开始动摇。尤其令人惊叹的是,目前三星电子建立了一个“全球咨询部,”聚集了几十个受过美国或欧洲一流商学院训练的“外国人。”这个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为三星电子内部的各部门作战略管理咨询。只要哪个部门面临问题,这些高鼻凹眼的智囊们便会随叫随到,以西方的头脑出谋献策。“我们帮助三星站在世界一流企业的高度处理企业的战略和管理问题,”在“全球咨询部”工作的我的校友对她在三星的价值感到极大自豪。
除了三星的外国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还有三星电子里的年轻人。走在平安县的显示器研究制造基地里,来来往往的竟大都是些2,30岁左右朝气勃勃的年轻人。有着30多年历史的传统韩国Chaebol(财阀)企业中洋溢着年轻人的活力。
三星的启示
三星应引起中国企业的重视。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企业正来势浩大要在我们的市场上分一杯羹,更重要的是三星走过的路对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与对手的竞争是最有效的学习机会,而这个对手又恰恰正在努力完成从市场追随者到市场领导者的转变。
理念层次的启示
三星是一个扎扎实实有信念的企业。例如,三星一直坚定不移地在硬件领域摸爬滚打。有人对我说,我们的企业在这20来年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过三星那么财大气粗的条件,我们需要见机行事。但财大气粗并不是坚持信念的必要条件。我很欣赏柳传志当年能有在外国品牌黑云压城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做PC的信念。但却对后来联想也和IBM一样提出抛开硬件做软件/服务的战略不以为然。中国企业应该明白,不是欧美企业做什么我们也应该学着做什么。欧美企业牵领着我们行走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我们必须找到什么是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而这种寻找需要的不仅仅是逻辑分析,更需要的是支持对自己独立判断的信念。同时,三星“狠”劲太值得我们的企业借鉴。我曾在一个著名的中国企业里做调研时有机会和一位部门经理打了一次交道。年轻的经理以他特有的接人待物的方式给了我做了一次什么叫做居功自傲的示范――尽管我不太明白这企业的“功”与这位员工有什么必然联系。财大气粗的三星能够一直保持兢兢业业做事情的劲头,我们的企业,以及企业里的员工,没有什么理由在市场上风头稍稍足了一点就自我膨胀。况且跨国公司每天就在咱们自家门口前追后堵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