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中国营销战

   2023-05-12 互联网3410


  第一,可口可乐公司所选择的伙伴是国际化程度较高,与之合作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它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战略目标和战略有更加一致的理解,从而使合作各方愿意进行更大的投入;第二,可口可乐公司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第三,可口可乐公司较少受到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观念的限制,因为它的合资灌装厂是几个伙伴,而不是像百事可乐那样是一对一的合作。由此可见,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选择使它又获得了先动的优势。

  培养“吃人兄弟”

  可口可乐在和老对手百事可乐多年的角力中,其第二品牌雪碧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AC尼尔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上雪碧的销售额已经和百事可乐持平。这一柠檬口味软饮料在10年前的时候,因为跟百事旗下集团同类产品七喜的特征太过相近,所以一直固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没有特别卓越的表现。1993年,可口可乐开始拓展和重新定位雪碧的内涵。可口可乐的想法是:为什么不能让它跳出柠檬、酸橙类产品的樊篱,而去参与整个饮料行业的竞争呢?于是可口可乐开始停止谈论透明度和纯度,而是对消费者讲:“您应该在体现您对自身和对生活的态度时想起雪碧。”这样一个抽象的定位使得雪碧在某种程度上放在了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竞争同一类心智资源的背景下。说得生动一点,当你到一个饭店吃饭,说要来瓶可乐的时候,你会听到服务员问你:“可口可乐没有,有百事可乐和雪碧要不要?”

  这一调整的结果是雪碧成为实际上成长最快的软饮料,销售额四年翻了三番。有人也许会质疑—既然雪碧和同一阵营的老大可口可乐摆在竞争的位置上,它几乎必然要侵蚀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没错,可口可乐也承认。但问题是,它侵蚀得更多的是百事可乐和七喜的份额。可口可乐管这一招叫做培养“吃人兄弟”。

  除了雪碧之外,近年来可口可乐在其他非碳酸饮料产品的拓展方面也非常引人注目。一方面,当市场总容量扩张的时候,市场领先者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另一方面,近年来碳酸饮料相对于其他软饮料的增长来说较为缓慢。因此,无论从动力和压力两方面看,可口可乐开拓新的软饮料产品都势在必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