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4月12日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各地税务部门对不同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其中新设立企业和“长亏不倒”的企业将成为纳税评估和检查的重点。据业内人士透露,“长亏不倒”的企业多为外商投资企业,此次它们将成为检查的重点。这些“长亏不倒”外资企业的秘诀是什么?如何从根本上扼制偷税漏税现象?
中国“反避税”任重道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反避税”在行动
眼下,各地为了发展经济大都热衷于招商引资,一大批外资企业应运而生。相关资料表明,近两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
然而,数量众多的外企经营状况并不容乐观,相关资料显示,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亏损面达到51%到55%。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些外企置多年亏损不顾,在亏损之后竟又接连追加投资。外资企业名亏损实盈利“迷局”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问题?
“避税对外资企业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外资企业会计师对《中国经济周刊》直言不讳。
所谓避税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税负最低化,研究各国税收法律之间的差异,策划个人或集团内部财务节税计划,以规避税收。虽然说避税违反了税收立法意图,有悖于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不仅会使国家税基受损,导致税款流失,减少财政收入,而且会影响资本的正常流动,破坏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但是并不违法,法律上存在合理避税之说。正因如此,很多外资企业采取各种花招,以达合理避税之目的。
细究外企避税的花招,并不神秘。“外企避税主要手段是利用关联交易,高进低出。这种手段占到避税金额的60%以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注册会计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另外,目前外商投资中国的资金中,60%以上是借贷资金,即便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国际公司也向境内外的银行借大量的资金,利用税前列支利息,达到少交或免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