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向阿里、华为大公司学些什么呢?

   2023-10-05 互联网2000
核心提示:中小企业生存困境是近年商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更有统计显示,中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率不到三年,让人不由陷入沉思。

中小企业生存困境是近年商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更有统计显示,中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率不到三年,让人不由陷入沉思。

对于在商海中打拼的企业主来说,要想为自身不佳的经营状况找出客观理由,很容易便可列出个“一二三”来。但很多因素并非企业自身可以马上着手解决的,倒不如转而向内审视,先扎实练好内功。

本刊在采访中接触了大量企业,有行业地位领先、业绩突出的优秀企业,也不乏亏损甚至倒闭的失意者。尽管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所谓的成功蕴涵着很多偶然成分在其中,但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那些生存更为长久的企业,都带有某些相同的特质,并且是更为可控的因素。

雄心、团队建设、专注、危机感、敢于认错——这是我们认为非常关键的要素,尽管远远不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我们最终挑出了5家有代表性的大公司——阿里巴巴、联想、格力、华为、比亚迪,分别对应于这5个要素,看看它们如何将之发挥到极致,并不断滋养着公司的肌体。

或许有不少中小企业会认为,自身的规模远远无法跟这些大公司相提并论,它们的特质根本不具现实模仿性。但简单想一想,哪一家大公司不是从一个人几杆枪的状态走过来的呢?如今中小企业面对的困难,它们都曾经历过,甚至局势更严峻。这些特质更不是它们在忽然某一天就拥有的,是在一天天的商业实践中磨炼、积累而来,才成为习惯的。

阿里巴巴在十几年前成立时,除了“狂妄”的马云,大概没几个人真相信他“改变世界”的梦想,但如今都视之为切切实实影响了商业世界的庞然大物。格力电器刚成立不久,那时空调领域的老大春兰集团则认为市场空间已有限,转而多元化发展,很快被专注的前者超越。如今格力已迈入千亿规模,春兰则在苦苦挣扎。两相对比,不免令人唏嘘。已接近全球电信设备领域老大位置的华为,至今也不敢掉以轻心,始终警惕着“冬天”的到来,如履薄冰地活了下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