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向阿里、华为大公司学些什么呢?

   2023-10-05 互联网2000

新年伊始,马云就宣布退居幕后,只担任集团董事长一职,支付宝业务的创始人、原集团首席数据官陆兆禧出任集团CEO,马云的另一位得力干将彭蕾则将出任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变局再一次拉开序幕,利用大数据与小微金融两个拳头,阿里巴巴正在悄然向规模庞大的传统金融业开战。

联想:团队成就品牌

联想屹立至今,能够从内部培养起一批坚实的管理团队是关键因素,其中的诀窍就在于领导者敢于放权,给人才足够施展的舞台,并建立起了良好的利益分享、回报机制

“小公司办事,大公司办人。”

这是联想控股创始人柳传志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他把“人”看作一家企业的最大财富。相比三十年前先后创立的四通与方正,联想取得了更骄人的成绩,而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拥有一批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核心资产”,并伴随着公司一路成长。

在创业已成潮流的今天,很多中小企业在起步初期就遭遇团队矛盾乃至决裂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壮大。对于经历过各种艰难环境的联想,如何能培养并牢牢留住一批核心团队,这些经验值得中小企业认真思索。

大胆启用新人

“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创业。”1988年5月,联想在《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则煽情的招聘广告,郭为、杨元庆是这一批新进入联想的60多名应届毕业生的其中两个。相比才华外露、30天就晋升为公关部经理的郭为,杨元庆进入联想三年里一直是底层的销售员。直到1992年,联想启用新人战略,提拔了大批新人进入高层,不满30岁的郭为等人成为助理总裁,而杨元庆以CAD部门总经理的身份成为中层。

1994年3月,联想成立了微机事业部,柳传志说服准备出国的杨元庆出任总经理。彼时,长城与IBM、方正与DEC、四通与康柏合作,大佬们纷纷牵手国外品牌,国产微机溃不成军。在这场恶战中,柳传志把原本属于四位副总裁掌管的有关微机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财务等权力下放,杨元庆得以大权独揽,开创了公司的代销体系,并奠定了联想在中国PC行业的地位。

凭借着锐意变革的斗志,29岁的杨元庆终于脱颖而出,而在此过程中,与老一代员工的冲突也在所难免。杨元庆大刀阔斧推行惠普模式的分销体系,直接颠覆了老前辈们在“汉卡”业务直销上的成功经验与理念,流失了大量老客户。杨元庆甚至为此与柳传志在中科院时的老领导曾茂朝“拍桌子”,新老文化冲突一触即发。柳传志当时的判断是:“杨元庆是对的,但是做事方法不对。”在老前辈面前,柳传志当面呵斥了杨元庆,而私底下又给他发了一封苦口婆心的邮件,劝说年轻人要“吃得了苦,受得了委屈”。柳传志也曾对外界说,杨元庆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相对欠缺。多年后回忆起来,杨元庆也强调了这封邮件对他的意义:“没有柳总的妥协,就没有联想的今天。”

能力的培养是可见的,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多年后,已是联想集团CEO的杨元庆在收购IBM的PC业务时体现了他的气魄与勇气,而保留IBMPC的CEO沃德及其研发团队与海外销售体系,则是他设立新联想三原则“坦诚、尊重、妥协”的体现。

能者有其位

“能独立负责一摊子事”是柳传志对人才的第一个标准。当杨元庆把微机业务做大之时,郭为则在香港整合业务、开疆拓土,他们也显然都符合上述标准。随着柳传志准备退居幕后,他就一直在考虑如何能让手下这两员爱将既能留在联想,又能充分施展各自的才能。在痛苦的思索后,柳传志于2001年最终把联想一分为二,让他俩都有自己“一摊子事”,成为自己企业的主人。

柳传志曾说,郭为是“孔雀”,善于用个人魅力让别人跟着他走;而杨元庆是“老虎”,不怒自威,更注重内在力量。不同于杨元庆简单的履历表,郭为曾一年之内轮换过10多个岗位,前赴南方后又参与过具体业务和投资业务。柳传志用不同的方式培养了两个“少帅”,也给了两人不同的舞台:杨元庆继续率领联想集团,而郭为则扛起分拆出的神州数码的大旗。

外界看来,这次分拆安排对于郭为似乎不公平,毕竟他没能拿到“联想”的品牌,而郭为一直要把神州数码打造成“第二个联想”,也表达了他对联想的复杂感情。2007年,联想控股向郭为控股的子公司转让了所持的部分神州数码股权,郭为以10.29%的比例成为大股东,这既是对他的肯定,也算是柳传志对他的一种补偿。之后,杨元庆也不断增持成为联想集团的重要股东之一。

而在郭为、杨元庆初现峥嵘的时候,现任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却选择离开联想,在深圳创业。直到四年后,朱立南突然接到柳传志的电话:“个体户挣点钱可以,可舞台太小,长此以往意义不大。回联想吧。”柳传志看出了他的雄心。重回联想后,朱立南领导的企划办在2001年协助柳传志完成了分拆,也让柳看到了他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过人之处。

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涨之时,联想控股曾出售了部分联想集团股份套现数十亿港元,柳传志也开始考虑进入回报更高的投资领域,朱立南成为这一业务的探索者。凭借雄厚的资金和联想积累的资源与管理经验,联想投资(现名为君联投资)成为风险投资领域里的领先者,赵令欢带领的弘毅投资也在PE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经过十多年的考察,朱立南通过了“接班人大考”,于2012年6月接替柳传志出任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认为,“郭为、杨元庆是大军区司令,而朱立南是总参谋长”。处理投资需要平衡各种利益方的智慧,处理杨元庆和郭为的关系亦然,朱立南再合适不过了。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遇见人才不容易,留住人才更难。而联想不仅在内部培养起人才,而且都能长期为公司做贡献,关键就在于领导者敢于放权,给他们足够施展的舞台,并建立起了良好的利益分享、回报机制。

类家族文化传承

柳传志期望把联想打造成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不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联想,给这群“人才”赛马争雄的机会;另一方面,希望这群年轻人同样把联想当作自己的家族事业去经营,把联想做成百年老店。

联想集团收购IBMPC业务后,杨元庆担任了董事长,曾聘请了两任洋CEO,原有团队在高管层的比例日趋下降,到2008年初已不足30%,传统公司文化与西方管理思维格格不入,业绩表现不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柳传志重新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更具业务感觉的杨元庆也重新回到他熟悉的“一线市场”,担任CEO.

柳传志回归后在不同场合一直强调“家族文化”:“我对职业经理人的短视很敏感,只有公司内部培养的人才会真正考虑公司的长远利益。”很快,从微机事业部创立开始就一直跟随杨元庆的“左膀右臂”陈绍鹏、刘军也重回高层,分别出任新兴部门和消费部门的负责人。在PC业务重新稳住阵脚后,柳传志才又放心地离职。

而在杨元庆和郭为之后,又一批从联想内部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开始独当一面。2011年10月,陈绍鹏退出联想集团,执掌联想控股旗下的现代农业业务;2013年伊始,刘军则出任联想核心部门Lenovo业务集团负责人,被视为“联想第三代接班人”。神州数码这边,原总裁林杨接任郭为出任新CEO,闫国荣则担任公司总裁,这两人同样是从1990年代就追随郭为的“老联想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