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摆在眼前,似乎很熟悉,毕竟这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大公司;似乎又很陌生,因为它们身上那些突出的特质正是自己所缺乏的。其实,我们选取这些公司作为案例,并非意在鼓励每家中小企业都要以长成大公司为目标,而是因为它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现实考验,所体现出的特质更具现实意义。即便中小企业无心长大,也可以通过学习,变得“小而美”,尽可能活得更长久。
阿里巴巴:雄心无价
对于仍在为生存而挣扎的小公司来说,“改变世界”的梦想或许太过遥远。但阿里巴巴之所以能不断突破想象,就在于马云一直坚持超越商业层面的追求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从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开始,马云一直把这句口号挂在嘴边,并作为公司的使命。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马云在创业伊始也制定了宏伟的战略目标。不同的是,他并不想简单地成为某个行业的领跑者,而是希望通过阿里巴巴改变中国的商业逻辑,打造新的商业生态环境。
乔布斯去世后,《华尔街日报》曾推出一篇题为《谁会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的报道,马云与扎克博格、贝索斯、孙正义共同入围。而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怀抱着这种“改变世界”的梦想。
对于仍在为生存而挣扎的中小公司来说,“改变世界”或许太过遥远。但正是这种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帮助阿里巴巴在困难时挺住了脊梁,在壮大之后又保持了清醒头脑和昂扬斗志。仅仅盯着赚钱的目标并不可耻,但的确因为有了梦想,人类才可能靠近伟大。
坚持的力量
“中国有很多工厂,它们有出色的生产能力,却不知道自己的产品往哪里销售,一次金融危机来了就全垮了。”2012年,马云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如是说。而阿里巴巴第一次改变商业世界,就是让这些小工厂真正成为拥有自己销售渠道的企业;最简单的一招,则是“让诚信变成财富”。
道理貌似浅显,但在十三年前却不是一个容易讲的故事。彼时,阿里巴巴所服务的中小企业没有信息化体系,国内最热门的互联网概念是门户类网站,阿里巴巴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甚至马云也不知具体要怎么做。
很长一段时间,阿里巴巴都是靠着马云的激情在支撑。“你们现在出去找工作,一个月4,000块钱工资很容易,但是你们会失去创业的乐趣。”马云对员工说,“跟着我只有500块钱,我们一起拿着大刀往前冲,人一多就什么都不怕了。”这番江湖气很重的话让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死心塌地。同样受到感染的还有孙正义,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这笔资金让阿里巴巴在最困难的时期可以慢工出细活。“他(马云)讲故事的时候,双眼冒光,闪烁着渴望成功的梦想和激情。”孙正义后来说,投资阿里巴巴其实是投资马云。
随着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于2001年破裂,中国多家互联网企业面临困境。阿里巴巴也不例外,但是马云拒绝了资本方要求转型的压力,相反,他更极端地砍掉了当时占营收60%以上的集成业务,离开互联网的中心北京,回归中小企业重镇杭州。此后三年,阿里巴巴一直干着信息积累的免费“脏活”:一遍遍跟企业主讲述公司是干什么的、免费注册、人工编辑上传资料、委托信用机构进行第三方审核。
对于缺乏诚信体系、市场鱼目混珠的中小企业与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国外采购商,作为信息对接平台的阿里巴巴逐渐体现出了价值。2003年,阿里巴巴对中小企业启动“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两种收费会员制度,隔年就实现每天100万元的利润额。“在积累了足够的用户数与影响力后,赚钱是很容易的。”马云一直如此强调。而很多互联网企业在资本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创立伊始就纠结于如何盈利,往往迷失了方向。2012年,阿里巴巴的全球会员数超过5,000万,与中国的小企业数几乎相当。
给草根实现梦想的机会
相比于阿里巴巴拓展B2B业务的艰难探索,旗下C2C业务主体淘宝的诞生则顺利得多,eBay易趣当时已经培育起了这个市场,“非典”又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依靠着免费开店的策略,淘宝一年间就超越了市场份额绝对领先的eBay易趣。
从淘宝创立伊始,马云就以“创造就业”的故事打动客户,相比线下高昂的租金成本与渠道成本,这一免费平台给了大量草根群体平等创业的机会。相比1万亿元的销售规模,700万家小店主的成长更让马云欣喜。被誉为“中国第一淘宝村”的义乌市青岩刘村仅有千余人,每年在淘宝上销售产品总金额却有20亿元。通过云客服、淘宝大学的课程培训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水、电、煤”实实在在的基础服务,淘宝让更多人实现了创业的梦想。
目前,单店销售过亿元、成交增长率超过500%的“淘品牌”已有7家。去年,马云宣称将实施“双百万”战略,力图在三年内扶植100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的小店主。而淘宝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467.7万个,拉动间接就业约1,333万个,已营造出一条完整的“淘宝产业链”,其中知名的就有仓储商五洲在线、数据服务商上海宝尊等第三方服务商。
淘宝的迅速崛起,引起外界的非议不断,销售假货等消息层出不穷,而在应对这些考验的同时,马云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则来自内部管理。在马云的构想中,阿里巴巴不是一个商业帝国,而是一个生态系统,但作为游戏规则制定者,淘宝却孕育着腐败的土壤。平均年龄27岁的“店小二”掌握着700多万个商家开店与经营的生杀大权,这种“人治”环境有太多的寻租空间,屡屡被人诟病的假货肆虐、恶性刷信誉、删差评也根源于此。对这些问题,马云并不讳言,从前年开始逐步开展了一系列反腐整风活动,包括成立廉政部和高层轮岗制度,在不同场合反复重提阿里巴巴的价值观。
“我们改变银行”
而真正成就了淘宝与整个中国电子商务高速成长、并真正颠覆了传统零售业的,则是阿里巴巴于2004年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支付宝的逻辑很简单。“A消费者跟B商家买东西,A消费者先把钱给支付宝,B商家把商品寄给A消费者,A消费者满意了,支付宝就把钱打给B商家;不满意,就把商品寄回去,支付宝的钱打回消费者。”马云坦言,这是一个很傻、很简单的逻辑,但消除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也彻底打开了在线零售业的窗口。
另一方面,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其根源就在于缺乏信用记录,导致担保门槛高、贷款周期缓慢、银行不愿为此付出高成本。支付宝所产生的交易记录与阿里巴巴商户的经营信息记录则一举突破了让银行业头痛多年的征信系统,成为阿里巴巴向金融业延伸的重要基础。过去数年,阿里巴巴借助支付宝,逐步扩展到担保、小贷、信用支付、保险等基层金融业务,最近宣布将设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目前,阿里巴巴已为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近300亿元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而整体银行业的小微贷不良率却在2.5%以上。
四年前,马云曾高调宣称,“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如今多家银行已开始做出改变,应对支付宝的潜在威胁。今年3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对外表示,通过竞争会改进传统行业的发展,使其适应新的情况并有一种强刺激,从而有助于他们跟得上时代和科技的步伐,这等于公开承认了阿里金融对中国金融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