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突围:王小川的无线攻略

   2023-11-15 互联网1800

对一个工具类客户端来说,用户的期望值在于能对下达的指令一丝不苟地完成,这类软件一般采取对用户直接收费的模式。可是在免费时代,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商业模式行不通,在用户心中的影响力也偏小。除此之外,中国的高端用户和大众用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国外产品先精英试用再推向大众的生命模式在中国已经完全被颠覆,渠道的力量(包括灰色渠道)可以让产品不经过前期用户,直接推送到大众用户面前。

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产品能更理解用户,变成一种服务,在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的同时提升了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值,可做的事情就更多。从这一视角审视,其实搜索引擎已经做到了一种服务,而将用户的商业需求与对应商业产品的对接,在基本底线遵守和用户体验优先的前提下,是能够达成双赢的。

对搜狗来说,其中的重点一是依靠输入法的颠覆性完成自身商业价值的体现,在输入法已经没有敌手的情况下,这基本是搜狗自己颠覆自己;二是将浏览器工具服务化,用更多创新的互动方式和自身在搜索引擎、推荐引擎基础技术上的积累,扩大和做实自己在互联网入口端的优势。

2012年9月,搜狗发布了“搜狗输入法智慧版”。与之前输入法不同的是,它利用场景识别和云端联动,带来了全然不同的输入法使用体验。根据不同搜索框的辨别,在购物搜索、地图搜索、影视资源搜索等不同情景,它能智能排序并提升输入质量;将云输入法词库结果放在输入法的更明显位置,打字时的结果从词库列表逐渐变成一种推荐。还有很多功能,其中的核心点是在“工具服务化”的转变中,寻找让用户更能直接从输入法达到他心中所想内容的路径。

与此同时,搜狗还将在11月上线输入法“变色龙”的功能。搜狗的逻辑是,如果说用户上网时整个PC具有整体的使用环境,则输入法理应顺应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比如在音乐场景,输入法皮肤会有所改变,自动添加音乐标志,让你感知到环境的变化。

而浏览器则是用户输入一个链接,然后给你一个页面,用户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只有刚刚打开的起始页是个服务——正因此,它成为了导航和搜索的主要流量入口。从2010年开始,搜狗就在研究是否有根据用户行为给予更佳服务的可能性,比如预判用户可能的需求,准确推荐现有页面没有的链接;又或者在用户看视频的时候,预先提醒是否要看下一集,并根据选择自动帮用户完成。这些都已经不是工具层面的功能,而是变成了服务。“你刷微博其实是想要看到新的东西,可信息到来其实是不确定的。当信息量越来越大、工具足够复杂,人的习惯会不会改变?潜意识里是否需要其他东西?这些变化,会不会改变信息传递和分发的模式?”王小川说。这些都还没有确切答案,但毫无疑问,它具备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搜狗正在将这些巨细而微的变化不断累积,从输入法到浏览器,从“智慧版”到“浏览器发现版”,并寻找功能整合与颠覆创新的可能性。这不仅是产品层面的改良,在它背后,也有之前“三级火箭”要让每一级脱离一个带一个的简单模式,形成独立新的生命力乃至商业模式的考虑。而在独立发展之后,从输入信息到浏览信息、搜索信息,搜狗将建立起自己一套完整的闭环,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优化,以及在给用户全方位的包围之后提升自己应对竞争的壁垒。考虑到搜狗已有的庞大用户量,如果能有机打通,它还将降低不同产品之间的能量耗散,并大幅提高盈利能力。是否能一跃成为中国互联网一线公司也未可知。

无线攻略

绕过了险滩,明晰了前路,爆发了创新,这就是搜狗目前所处的状态。可是,搜狗面前最大的机遇与挑战还不止于这些,在突围路上,它与自己强大的对手们以及众多新的中小创业公司一道,正在闯入新的迷雾,那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未知。

最大的未知,在于10年之后,没有人知道人类将以何种方式与终端进行信息的交换与互动。你如何创造信息,语音、手势还是不需要输入的输入法?你如何消费信息,在眼镜里、手表上还是公司写字楼墙上的屏幕中?具体而言,从软件到硬件,各种产品形态到现在还有太多不确定;如果深入到互联网中,甚至以前以链接为中心的信息结构都会重构,它所带来的颠覆,远远不止是改变搜索引擎这一个市场那么简单。

在移动互联网还远未定型的时候,靠资本催动的新创业公司无疑将会一批接着一批地死亡,即便已经被认为是具备商业模式的移动游戏、电子商务和广告这三类垂直领域,目前来看也只有游戏是完全能建立在移动端上。站在2012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搜狗,此时向移动互联网出发并不算晚,问题是突围而出之后,哪里是方向?以它现在的能力,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同时它又必须知道什么是不能等待、必须提前布局的——幸运的是,新状况暂时拼的是创新性、灵活性与行业理解,而不是正面战场所需要的资源、渠道等要素。

或许从搜狗现在的部门划分可以稍见端倪。搜狗目前分为4个部门,第一个是桌面事业部,搜狗输入法、浏览器、移动端的搜狗号码通等产品都在其中,其实就是负责所有客户端相关产品;然后是搜索事业部,其PC搜索、发现引擎、手机搜索等需要服务器后台的产品都在其中,包含很多基础技术能力的研究;第三个是营销事业部,这个不用多说;最后则是在2012年新成立的用户平台事业部,所有带账号的产品比如导航、地图等,以及商业运营和游戏联运都在其中。

如果说有什么特点,那就是没有无线部门。“或许很多事情千头万绪,但搜狗我非常清楚的就是不要将无线单独划一块。”王小川说。这么做的依据在于,无线并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应该渗透到现有产品中的能力。而所谓用户平台事业部,则是在于在新的产品阶段,将用户和用户关系加进去,将有可能让工具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甚至有机会让原有产品属性升级,获取更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地图就需要用户和关系层面的数据才能更完整,又比如另一个极端的例子,新浪从新闻升级到微博。

在这样的架构基础上,王小川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还画了一张金字塔形图:原有搜索“一生三”,落于塔尖,而往下延展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变成了“三生五”。搜狗号码通、输入法是其中两个移动产品,一个目前还未发布的基于用户社交关系的产品,一个未确定为浏览器但与之有相同基因的产品,以及“一个半”布局移动搜索的产品。在后两个产品中,搜索、浏览器和输入法所积累的基础技术将与其交织。

这是王小川经历了无数次自己与自己头脑风暴后拿出的一个初步答案。搜狗的资源还不足,必须要将全力投注在几个关键节点上,才有可能达到“高压击穿”的效果。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五个半”产品布局,既是未来的希望所在,同时也是一种超脱现有竞争格局、一只脚迈出竞争的“突围”架势。

在移动端目前搜狗发力最大的一步是手机输入法,截至2012年9月,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7000万,据王小川预计,在春节前将达到一亿。似乎又走了一个循环,移动端输入法再一次成为了搜狗破局的先发点,王小川称之为“填坑”,因为在他看来,这本就是搜狗应该全力拿到的市场。

搜狗手机输入法初步的“收益”已经显现。比如在其中搜狗内置了基于谷歌的语音输入,在满足用户输入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用户使用语音的习惯信息——这些对搜狗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技术产生了不小的助力。预计在今年年末,搜狗的语音识别将在输入法中完成对接,而这项基础技术,又可以被搜狗运用在更多可能的人机交互场景中去。

而手机搜索的模糊前景也展现在眼前。“通过Siri和Google Now,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点和问题,我们已经开始对未来的搜索世界长什么样有了思考。”王小川说。Siri是苹果随其iOS5手机操作系统的一项语音服务,用户通过对话的方式获得信息反馈;而Google Now则是谷歌在Android4.1系统中同时推出的服务,通过之前各种产品包括搜索引擎对用户数据的积累,分析用户行为,并在一定的垂直场景以几乎顺时的方式给予建议和服务。显然它们的组合,将是搜狗下一个让人兴奋的产品方向——它也许可以对手机搜索实现重新定义,可是成功难度极大,风险性强;但一旦成功,有可能真正对一个行业产生定义性话语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