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突围:王小川的无线攻略

   2023-11-15 互联网1800

王小川一边来回拖时间,一边依次考虑着新的融资对象的可能性。最后,他私下飞到杭州,单枪匹马说服了马云。

从2009年上半年发布搜狗浏览器,到目前占据市场一成份额,它为搜狗搜索带去了60%流量;仅导航一项就在今年第二季度占到了700万美元收入,并且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利润。而搜狗拆分之前,搜索主要采用外购流量的方式,一度占整个搜索流量的90%以上,现在已经减少到30%左右。浏览器成为搜狗打通关节的重点,也是它之后成长的基石。

现在看来,搜狗走到今天中国互联网中这一位置确实有其偶然因素,尤其是在从一个专注搜索的技术团队,到一家注重客户端以及“端-云”整合的产品公司的整个过程中。但其中的必然,在于对“搜索”这一终极目标的坚持、扎实的技术根底、不断的路线优化和快速学习能力,以及这过程中对自身所处状态与力量的清醒认识。

即便现在搜狗仍然只是处于拥有3亿多用户以及与之并不匹配的收入规模的“大而不强”的阶段,但在内部突围完成之后,它起码拥有了可以用创业公司形态去规划未来的资格。在2012年这一时间点,一切都还不算晚。

工具服务化

从2010年拆分至今的两年间,搜狗虽然成长极快,但只是处于一种价值不断释放的过程。“回顾过去,我们发现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对输入法的颠覆性创新与成功。”王小川说。在“三级火箭”中,从输入法导入浏览器,再由浏览器导入导航、搜索,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逻辑,只要商业模式成立,输入法的成功在向后转化的过程中就能变成价值。

可是新的挑战在内外同时出现。外部,360实际上也是一种从其他客户端工具导入浏览器,再用浏览器占据统治力的模式,尤其360搜索推出之后,搜狗与360在“占领入口”这条路上将越走越近,比如最近双方几乎同时推出了桌面壁纸产品。对客户端的争夺不仅出现在PC端,也出现在移动端,搜狗今年推出的“搜狗号码通”与360也发生了直接碰撞。还没沾到百度,这两家的模样已经有许多相似,搜狗不可能不出现在360的对手名单之中。

内部也有问题,“三级火箭”的传递过程存在巨大的能量耗散,输入法到浏览器的转化比率不高,这也是使得搜狗“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一。

在搜狗目前的自身布局中,可用的棋子其实仍然不多。从一开始的搜索,到输入法、搜索、浏览器三个支点,以及背后多年的技术与用户积累,如前文所述,原本的搜索突围已经变成了新形态的再次包夹。真正比拼正面战斗力,搜狗可能仍然难以对抗强大的竞争对手,它真正可以依赖的,除了守好自己已有的田地之外,仍然只有灵活机动、从旁突袭的战术。

什么是正面战斗?基于现有较为稳固的产品模式,一步步拼资源、拼产品品质、拼品牌、拼渠道,从牙缝中挤出力气来占据市场。而搜狗的选择则是,逼迫自己更早做出创新,改变产品模式,在新的变化中向前切入。

因此,搜狗首先要做的是继续沿着之前的模式释放价值,包括2011年开始的浏览器导航,以及2012年的游戏“联合运营”都在此列,先让自己保持高速成长,拥有更多的资本,加强对内和对外的话语权,以及稳固团队信心。对手们已经做的商业模式,搜狗都必须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本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搜狗还寻求着自己现有支点,主要是客户端输入法和浏览器的创新可能,而这些创新都基于一个相同的方向:如何更好地将一个工具,变成对用户的一种服务。

这是依据中国互联网市场现状和未来的软件趋势所共同做出的选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