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的局
张近东拿果敢赌明天
苏苏宁易购和商业地产,目前都在“烧钱”。
为了苏宁易购的平台建设和购置商用物业,苏宁电器今年4月定向增发融资47亿元,后又拟发债融资80亿元,两次融资创苏宁历史之最。除此之外,苏宁今年还启动了以股票质押的信托融资,包括由张近东以自己持有股权连带责任担保通过华润信托发行的信托融资,总计22亿元。
不久前,张近东又宣布将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在过去电器连锁门店高速扩张的年代,苏宁电器的投资净现金流负20亿左右。自从进入商业地产,苏宁电器就源源不断地对外输血,用短期负债支撑长期项目。“这在过去每年40%以上的高速增长下还可以,如今增长放慢,为了填补这些资金窟窿,偿还短期债务去大量融资增发,这就是恶性循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表示。因此,在未来苏宁整体面临更大的压力。
实际上,如果说苏宁转型的动力是外部的竞争,而其压力却是自己多年的布局。张近东的战略转型将给苏宁带来资金链重压,投资人也在等待苏宁拿时间换空间。
似乎一切都在张近东的谋划中。前不久他还公开表示了不满:“实在想不通怎么会有人质疑苏宁缺钱?我们资产负债率只有50%多,连续两轮融资都是根据未来10年规划制定的。”
向来沉稳、低调的张近东也有狼性的一面。在互联网时代一日千里的激烈竞争里,他毫不退让。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也称,苏宁需要得到资本市场的理解。未来几年,苏宁不会拿利润的增长和增幅作为公司发展目标,而以转型战略的阶段性成果为考核公司发展成果的主要指标。
在无数个发力转型的传统企业里,它是革自己的命最彻底的一个。人们其实不难读懂张近东的“野心”,争霸电商的背后,他想要掌控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江湖,想要深耕的是电商平台基础之上的全球零售市场。他要竞争的对手,还不是刘强东,就在2012年,就有业内人士分析,张近东要进攻的将是那个相隔甚远的巨鳄马云。
尽管,就眼下来看,左右互搏的苏宁也会让人联想到破产的柯达。我们看到,张近东一边在推“线上线下价格统一”,称电商并不比实体有价格优势,另一边却在不惜血本砸电商,苏宁易购就像一个无底洞。也尽管,他的折腾导致一些中小股民看起来信心不足。
当我们一一分析它的困局。急速去家电化的逻辑之下之下,苏宁的摊子摆得有点大,急剧的背后还有沉痛。在其大力发展商业地产促进线下大百货的同时,张近东还要去填补一个更大的窟窿,他的钱烧得紧巴,未来的他压力重重。
但我们不怀疑一向沉稳的张近东质押出自己的全部股权后背水一战的坚定。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一向以低调的形象示人的他悄然点起的狼烟将一发不可收拾。眼下,业界“不以业绩论英雄”。
实际上,2011年,苏宁在香港的业务增长了一倍多,这距离其国际战略又近了一步。最近,苏宁的超级店依次开张开卖百货。苏宁易购李斌也回应称,苏宁易购2012年200亿的目标要达成不是很困难。苏宁的线下“沃尔玛”+线上“亚马逊”看起来也在有序行进。
当然,这只张牙舞爪的八爪鱼如何书写未来,或许只能留给时间和市场。我们不妨畅想:2015年,苏宁将正式进军欧美市场。那距离张近东计划的2016年整整提前了一年。继通过香港公司进入东南亚并在实体店上有所突破后,这位苏宁的掌门人将把自己的步伐再迈开一大步。
当然,我们或许忽视了,国美旗下电商网站库巴的CEO又哭了,就像2012年8月那场电商恶战之后他们打出的电梯广告那般,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哭”得更彻底、绝望。在未来,除了刘强东悲从痛来外,同时悲伤的还有黄光裕,如若不变革,错过时机的国美这艘大船下沉得将愈加厉害。
1990年苏宁电器创立于南京。
2004年7月苏宁电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9年8月18日苏宁电器网上商城全新升级。
2010年2月1日苏宁易购正式上线。
2011年2月23日苏宁易购成立独立公司运作。
2012年6月~8月张近东通过几轮股权质押,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意在助力苏宁去电器化,转型“沃尔玛+亚马逊”。
2012年9月28日苏宁在北京推出首家Expo超级店。
2012年9月25日苏宁易购宣布出资收购红孩子,挺进母婴电商领域。




